[实用新型]一种基于3D打印的尾喷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45580.6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1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倪律超;包天宇;张浩;韩品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意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1/04 | 分类号: | F02K1/04;F02K1/3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贾林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喷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喷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尾喷管,与涡轮转子连接,包括管本体、套装在管本体内且与管本体同轴设置的内锥体、一端与管本体内侧固定连接且另外一端与内锥体插接的多根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呈弧形结构且沿内锥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射流孔构造。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避免了支撑的断裂,同时能够降低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喷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尾喷管。
背景技术
在传统涡喷尾喷管的设计中降噪结构和支撑技术是两个关键技术,在传统的设计中微型的发动机尾喷管是通过设计尾喷管的开口形状来降噪,大型发动机的设计因为体积巨大可以有多中方法来改变尾喷管的尺寸。在传统的微型发动机中尾喷管的倒流锥角都是和支撑通过焊接的方法或螺母安装的方法固定的,这种方法限制了锥角的自由热膨胀,所以传统的支撑一般采用通冷却气冷却,和使用合适材料的方法来避免热膨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尾喷管,有效的避免了支撑的断裂,同时能够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尾喷管,与涡轮转子连接,包括管本体、套装在管本体内且与管本体同轴设置的内锥体、一端与管本体内侧固定连接且另外一端与内锥体插接的多根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呈弧形结构且沿内锥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射流孔构造。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支撑体与内锥体插接对于内锥体进行支撑,两者不采用固定连接,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内锥体的变形自由度是放开的,不会造成支撑由于内锥体的变形而发生断裂;在管本体的出口端设置射流孔构造采用射流的原理将空气吸入并形成一层冷气保护膜,使高速气体减少与管本体壁面的摩擦并进一步和外界气体混合减少湍流造成的噪音;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在工作过程中内锥体只能向靠近管本体出口端一侧变形,使其不会与涡轮转子发生干涉;
多根所述支撑体在同一平面上且以管本体的轴线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所述支撑与内锥体连接处距离管主体出口的距离小于支撑体与管主体连接处距离管主体出口的距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打印过程中管本体与支撑体连接处出现裂纹,影响正常使用;
所述支撑体与内锥体的插接点与支撑体和管本体内侧的连接点连接所形成的直线与管本体入口端端面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A,0°<A<2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锥体的大端设置在靠近管本体的入口端的一侧,其大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体的插接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孔的形状与支撑体的截面形状一致,且两者间隙配合。
支撑体位于插接孔内,实现对于内锥体的支撑,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内锥体变形时的自由度是放开的,不会造成支撑体的断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体的数量为三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本体呈锥形筒结构,其大端与涡轮转子连接,所述内锥体的大端设置在靠近涡轮转子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降噪;
每组所述射流孔构造包括多个射流孔结构,所述射流孔结构包括设置在管本体出口端一侧的通槽、与通槽靠近管本体入口端一侧连接且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远离通槽底部的一侧向管本体内侧倾斜且与管本体之间形成射流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为波浪形结构,所述射流孔与管本体出口端端面的距离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意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意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455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抽汽式汽轮机差压系统
- 下一篇:振镜镜片安装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