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吸附解析脱碳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25421.X | 申请日: | 202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30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尚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微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刘俊文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吸附 解析 脱碳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吸附解析脱碳系统,包括吸附塔A、吸附塔B和恒温槽,恒温槽内填充有换热液,吸附塔和吸附塔B的塔身置于恒温槽内,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均填充有吸附剂填料,吸附塔A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A,吸附塔B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B,吸附塔A的出气端通过管道经由再生阀A后与抽吸机相连接,吸附塔B的出气端通过管道经由再生阀B后也与抽吸机相连接,吸附塔A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出气阀A,吸附塔B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出气阀B,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附过程放出的热量用于提高吸附剂再生的温度,同时再生过程吸收的热量用于降低吸附剂吸附的温度,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恒温吸附解析脱碳系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00-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至322.8亿吨,其中我国碳排放量达到98.99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达到30.7%,远超其他地区。
化石燃料燃烧是我国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从化石燃料燃烧尾气中捕集CO2也是当前主流的CO2捕集路径,但传统的碳捕集技术普遍存在能耗高的难题,尤其是有机胺化学吸收法,在有机胺解吸CO2的过程中蒸汽消耗量大,而蒸汽是高品质热源,成本较高,造成了碳捕集整体运行成本的问题,如何降低能耗与成本一直是捕集技术革新的热点和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我们提出一种恒温吸附解析脱碳系统,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系统能耗低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吸附解析脱碳系统,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还包括恒温槽,所述恒温槽内填充有换热液,吸附塔和吸附塔B的塔身置于恒温槽内,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内均填充有吸附剂填料,所述吸附塔A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A,吸附塔B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B,吸附塔A的出气端通过管道经由再生阀A后与抽吸机相连接,吸附塔B的出气端通过管道经由再生阀B后也与抽吸机相连接,所述吸附塔A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出气阀A,所述吸附塔B的出气管道上设置有出气阀B。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恒温槽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聚氨酯泡沫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吸附塔A的出气管道远离吸附塔A出气口的一端和吸附塔B的出气管道远离吸附塔B出气口的一端汇合后与烟囱相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换热液为水或者载冷剂。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恒温槽上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搅拌桨叶设置于恒温槽内,所述电机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叶旋转。
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中部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管道一端贯穿靠近吸附塔A的恒温槽侧壁,循环管道另一端贯穿靠近吸附塔B的恒温槽侧壁。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恒温槽上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换热液的温度,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于恒温槽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换热液进行热交换的盘管和电加热器,所述盘管一端贯穿恒温槽侧壁后与第二循环泵入口相连,盘管另一端贯穿恒温槽侧壁后与冷却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循环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器的入口相连。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入口与制冷机的出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微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微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25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出行语音提示装置
- 下一篇:瞬态光电压测量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