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加热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24145.5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10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亓建伟;宋尧;袁耀广;沈结;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9/10;F28F9/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余热利用效率低、结构复杂和安装检修不便、余热损失大、制造成本高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加热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顶端具有上管板,上管板固定在壳体顶端;壳体下部内腔内设下管板,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设管束,管束一端贴合于上管板,管束另一端贴合于下管板,上管板和下管板与管束相互贯通;下管板另一侧设触媒框,触媒框可拆卸的连接于下管板并与管束贯通;触媒框底部设加热管束,管束和触媒框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壳程;壳体上部设于出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余热利用效率高、结构简单和安装检修方便、余热损失小、设备制造成本低和运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加热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换热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换热器可以将工艺介质加热或冷却到需要的温度,换热器在化工工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换热器的设计也影响着整个装置的能耗,合理的换热器设计,会大大降低蒸汽或冷却水的消耗,从而有效的降低工厂运行成本。
常见的管壳换热器分为固定管板换热器、U形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等等,传统的换热器可以解决化工工艺的换热器要求。为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有时候采用高效换热管的做法,这样可以提高传热系数,降低能耗。但目前的高效换热器管对化工工艺的适用性有局限性,且设备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设备供货商的选择也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加热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余热利用效率低、结构复杂和安装检修不方便、余热损失大、设备制造成本高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加热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
上述壳体为筒状结构,上述壳体的顶端具有上管板,上述上管板密封的固定在上述壳体的顶端;
上述壳体的下部内腔内设有下管板,上述上管板与上述下管板之间设有管束,上述管束的一端密封的贴合于上述上管板的一侧,上述管束的另一端密封的贴合于上述下管板的一侧,上述上管板和上述下管板与上述管束相互贯通连接;
上述下管板的另一侧设有触媒框,上述触媒框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于上述下管板并与上述管束相互贯通;
上述触媒框的底部设有加热管束,上述管束和上述触媒框的外壁与上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壳程;
上述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上述出气口固定在上述壳体的外壁并与上述壳程相互贯通。
使用时,先开启加热管束,通过加热管束对触媒框加热,当触媒框达到一定温度后,关闭加热管束,此时,工艺气体从上管板进入管束,又通过管束进入下管板底部的触媒框,工艺气体在触媒框内反应后,工艺气体的温度升高,其次,反应过后的工艺气体从壳体的内壁四周向上流动并进入换热器的壳程,通过反应过后的工艺气体加热上述管束内未反应的工艺气体,当反应过后的工艺气体和未反应的工艺气体相互热量交换后,反应后的工艺气体从壳程上部的出气口流出。
本实施方案公开的一种自加热式换热器由于充分利用了反应后的工艺气体的余热,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壳程加热未反应的工艺气体,减少了热量损失和外部管线的设置,进而使得自加热式换热器具有余热利用效率高、结构简单和安装检修方便、余热损失小、设备制造成本低和运营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上述下管板与上述触媒框之间设有下管箱,上述下管箱的一端密封的连接于上述下管板的另一侧,上述下管箱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于上述触媒框。
如此设置,使得工艺气体通过管束进入触媒框时,扩大了工艺气体与上述触媒框反应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工艺气体均匀的与上述触媒框发生反应,这样反应后的工艺气体效果更好,也充分的利用了触媒框。
可选地:上述下管箱与上述管束和上述触媒框相互之间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24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