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极片、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37551.7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6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强;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H01M10/0525;H01M4/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江晓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二次 电池 以及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均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同一表面,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且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涂布重量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涂布重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升锂离子和负极材料的结合能力,从而改善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负极极片作为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起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作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除了影响能量密度外,还能影响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具体来说,负极极片的结构与锂离子和负极材料的结合能力相关,即是不同负极极片的结构能够改善因金属锂析出而出现内部短路以及改善充电过程多余的锂离子在负极沉积并形成锂枝晶。现有技术中的负极极片大多为同一电极浆料制成,但这种负极极片因活性物质容纳锂离子的能力有限,不利于改善金属锂析出和充电过程多余的锂离子在负极沉积并形成锂枝晶,即难以改善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能够提升锂离子和负极材料的结合能力,从而改善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均设置于负极集流体的同一表面,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且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涂布重量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涂布重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的比值为0.75~0.97。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的比值为0.80~0.9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的比值为1.03~1.3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的比值为1.12~1.15。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为1.54g/cm3~1.68g/cm3,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压实密度为1.59g/cm3~2.24g/cm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为345mAh/g~473mAh/g,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为336mAh/g~420mAh/g。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或硬碳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或硬碳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硅、硅合金、硅的氧化物或硅碳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二活性物质包括硅、硅合金、硅的氧化物或硅碳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0%,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375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