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31040.4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王润宇;马欣强;张玮;冉颢;杨辉;郑冠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系统 压缩 余热 集成 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中的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的富液;
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吸收单元连接,与进入换热单元的富液进行热交换;
再生单元,所述再生单元与所述换热单元连接,热交换后的富液利用外部热源(12)加热释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并得到解吸二氧化碳后的贫液,贫液进入换热单元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进入所述吸收单元中;
及压缩单元,所述压缩单元与所述再生单元连接,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多级压缩机组,进入压缩单元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被多级压缩机组逐级压缩得到高压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其中,所述吸收单元和/或换热单元抽出的分流富液(31)与多级压缩机组的对应出口高温气体分别换热,换热后汇聚的回流富液(38)进入换热单元和/或再生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3),换热单元包括贫富液换热器(6),再生单元包括解吸塔(7);
所述吸收塔(3)的第一入口用于通入含CO2废气;吸收塔(3)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一入口,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解吸塔(7)的第一入口;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二出口连接吸收塔(3)的第二入口;解吸塔(7)的第一出口连接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二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单元通过CO2冷却器(14)连接解吸塔(7)的第二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塔(3)的第一入口设置有风机(2);
所述吸收塔(3)的第一出口和所述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一入口之间设置有富液泵(5);
所述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二出口连接吸收塔(3)的第二入口之间设置有贫液冷却器(10);
所述解吸塔(7)的第一出口连接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二入口之间设置有贫液泵(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压缩机组中,每级压缩机出口依次串联形成逐级压缩结构,前一级压缩机出口的高温气体与分流富液(31)通过对应的级间回热器进行换热,再进入级间冷却器被冷却工质充分冷却以达到进入下一级压缩机的入口条件,或最终产品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富液(31)的端口和回流富液(38)的端口均设置在吸收塔(3)的第一出口和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一入口之间管路上;所述分流富液(31)的端口和回流富液(38)的端口之间设有第六流量调节阀(36);
所述分流富液(31)通过对应的级间回热器进行换热,所有级间回热器换热后汇聚成回流富液(38)进入贫富液换热器(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压缩余热与富液的热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富液(31)的端口设置在贫富液换热器(6)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解吸塔(7)的第一入口之间管路上,回流富液(38)的端口设置在所述解吸塔(7)上;管路上设有第六流量调节阀(36);
所述分流富液(31)通过对应的级间回热器进行换热,所有级间回热器换热后汇聚成回流富液(38)进入解吸塔(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310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