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25237.7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8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布;王清;张磊;黄湘晖;赵刚;涂成波;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65D65/40;B65D65/42;B32B27/08;B32B33/00;B32B7/12;B32B9/00;B32B9/04;B32B27/30;B32B27/06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肥 医药包装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其包括承印层、油墨层、胶水层、阻隔层及热封层,所述承印层、油墨层、胶水层、阻隔层及热封层由外向内依次复合连接;所述阻隔层至少设有一组及以上,且所述阻隔层上设有氧化硅镀层。通过设置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同时在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上设置氧化硅镀层可有效改善复合膜的阻隔性能。另外,本发明以具有可再生性、可生物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吹塑膜为药用包装复合膜基材,通过合理的功能结构设计,实现了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废弃一次性包装薄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其使用性能同PE、PS,但是在废弃后可以快速分解为环境无害小分子物质的高分子材料。与现有通用塑料相比,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可降解性这一环保属性,最大的缺陷是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市场推广受限。因此,降低可降解薄膜产品的成本是实现市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复合膜包装材料由于其成本相对较低且轻量化,因此在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包装领域使用的日益广泛。研究开发既能兼顾功能性和精美外观,切可堆肥降解的包装呼吁声日益高涨。同时,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药包材料从节约能源、节省资源,用后易回收利用或易被环境降解为出发点,正向高机能、多功能性、环保适应性、采用新型原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及拓宽应用领域等方向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发兼具高阻隔和易降解性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堆肥医药包装复合膜,其包括承印层、油墨层、胶水层、阻隔层及热封层,所述承印层、油墨层、胶水层、阻隔层及热封层由外向内依次复合连接;所述阻隔层至少设有一层及以上,且所述阻隔层上设有氧化硅镀层。
进一步的,所述承印层为PLA、PBAT及PLA三层共挤改性单向拉伸薄膜。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承印层总重量,所述PLA、PBAT及PLA按重量配比为10-15%、70-80%及8-15%。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承印层总重量,所述PLA、PBAT及PLA按重量配比为12%、76%及12%。
进一步的,所述承印层厚度为10-60μm。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且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材料是纤维素、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乙烯醇(PVOH)、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上均设有氧化硅镀层,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厚度均为20-80nm。
进一步的,所述热封层为表面光滑的PLA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15-100μm。
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层厚度为1-5μm。
进一步的,所述胶水层厚度为1-5μm。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同时在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上设置氧化硅镀层可有效改善复合膜的阻隔性能。另外,按YBB00172002-2015聚酯/铝/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标准设计材料,实施例1满足水汽通过率≤0.5g/m2/d(38C,90% RH%)阻隔标准,实现药品的商用防潮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宝柏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宝柏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52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