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铝塑膜内层的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715973.4 | 申请日: | 2022-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4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肖杰;姚露;唐舫成;汪加胜;莫异婷;杨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鹿山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51/06 | 分类号: | C09J151/06;C09J17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家蕊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工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铝塑膜 内层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铝塑膜内层的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所述胶黏剂是含有马来酸酐基团的改性聚丙烯和含有丙烯酸基团的改性聚氨酯经混合接枝或复配制备得到,用于铝箔中间层和内层聚丙烯膜层的粘接。本发明的胶黏剂能够解决现有胶黏剂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不足的技术缺陷,具有更高的粘接强度、耐候性和耐电解液等性能,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和更广的应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铝塑膜内层的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手机、个人电脑、摄像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的普遍应用,其中铝塑复合膜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薄膜,因具有良好的可封装、耐温、阻氧、防潮、抗穿刺和抗腐蚀等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包装领域。
铝塑复合膜一般由外层保护膜、外层粘合剂、铝箔中间层、内层粘合剂和内层聚丙烯膜层组成;作为一种热封装材料,尤其是用于锂电池包装,对于黏合铝箔和内层聚丙烯膜层的内层粘合剂的粘接性能要求非常高,同时内层粘合剂需要耐电解液侵蚀以保证电池不会发生漏液现象。目前所使用的铝塑膜内层粘接的胶黏剂存在力学强度弱、不耐高温老化和不耐水煮等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塑膜内层的胶黏剂,所述的胶黏剂能够解决现有胶黏剂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不足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铝塑膜内层的胶黏剂,通过含有马来酸酐基团的改性聚丙烯和含有丙烯酸基团的改性聚氨酯经混合接枝或复配制备得到。具体而言,部分的所述改性聚丙烯和部分的所述改性聚氨酯发生了自由基聚合反应,而另一部分的所述改性聚丙烯与所述改性聚氨酯复配,形成共混相容的聚合物,进而得到了一种同时存在有接枝和复配的混合物;并发现将其作为用于铝塑膜内层粘接的胶黏剂时,具有优秀的粘接性能和物理性能。
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丙烯和所述改性聚氨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1.2);更优选地,所述物质的量之比包括但不限于1:0.8、1:0.9、1:1、1:1.1、1: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丙烯和所述改性聚氨酯的物质的量之比选用1:1。
优选地,在所述改性聚丙烯中,马来酸酐基团的接枝率为0.8%~2%。
优选地,在所述改性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团的质量含量为0.2%~1.0%。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改性聚丙烯和所述改性聚氨酯均通过特定的原料组分进行制备得到。
(一)、所述改性聚丙烯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备得到:聚丙烯80~95份、马来酸酐0.5~2.5份、过氧化二异苯丙0.2~0.6份、植物油0.2~0.8份、苯乙烯1~3份和溶剂若干;其中,过氧化二异苯丙主要起到反应引发剂的作用,植物油主要起到润滑和稀释作用,苯乙烯主要起到接枝促进剂的作用;同时,所述植物油和所述苯乙烯均为优选的组分;
优选地,所述植物油包括大豆油、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亚麻籽油等;更优选地,所述植物油选用环氧大豆油;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50000~100000;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二甲苯、甲苯和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丙烯中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数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80、82、85、88、90、92、95(份),马来酸酐0.5、1、1.5、2、2.5(份),过氧化二异苯丙0.2、0.3、0.4、0.5、0.6(份),植物油0.2、0.4、0.6、0.8(份),苯乙烯1、1.5、2、2.5、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鹿山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鹿山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5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储能系统及储能电路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音频处理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