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爆尾气处理单元承载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708584.9 | 申请日: | 2022-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6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全;宋雨;王辉;仝静;赵庆成;吴科;谭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8;F01P3/1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尾气 处理 单元 承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尾气处理单元承载装置,包括本体和盖体,所述本体为双层结构的柱体,其夹层内设有主体冷却腔,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主体单元固定座,所述主体单元固定座上可拆分的连接有尾气处理单元,所述本体内层的两端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并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端法兰和出气端法兰,所述本体中部的径向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盖体铰接的设于开口内,所述本体的开口内缘与盖体的周沿抵接,所述盖体呈双层弧形板状结构,其夹层内设有盖冷却腔。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拆修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防爆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防爆尾气处理单元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作业的移动设备仍大量采用防爆柴油机为原动机,因其在具有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运行,按照行业标准《MT990防爆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及《煤矿安全规程》对防爆柴油机的规定,除严格的隔爆要求、阻火要求、表面温度要求、排气温度要求外,在新的行业排放要求推行后,尾气排放更是必须达到国家非道路国III的排放要求。
为满足以上要求,在新型的防爆柴油机设计制造过程中,防爆柴油机的尾气处理便成了重点方向;传统技术是采用的水洗式尾气处理,存在尾气处理效率低、阻火栅栏体积庞大、阻塞后难清洗、耗水量大、续航差、酸碱性的废水随尾气排放到巷道空气中造成深度二次污染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针对以上问题目前有少量技术基于路面工程机械柴油机的尾气处理技术结合防爆要求,在以上所述的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装了内部含有DOC单元载体、DPF单元载体的尾气净化装置,其结构是使用双层水套将尾气处理单元封装在内部空间,安装于尾气管道上,虽然解决了以上所述问题,其初期对尾气净化效果也是十分显著,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其内部的处理单元会发生严重的阻塞,不仅净化效果大打折扣,也产生的十分大排气背压,从而造成排气不畅,燃烧恶化,产生大量的碳颗粒,进一步阻塞排气,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排放问题没有解决而且进一步造成了发动机的性能减损。因此此项技术仍存在不能长久使用或无法快速维保或更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爆尾气处理单元承载装置,解决了水洗式尾气处理低效率、二次污染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封装处理单元的净化装置的不可持续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爆尾气处理单元承载装置,包括本体和盖体,所述本体为双层结构的柱体,其夹层内设有主体冷却腔,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主体单元固定座,所述主体单元固定座上可拆分的连接有尾气处理单元,所述本体内层的两端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并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端法兰和出气端法兰,所述本体中部的径向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盖体铰接的设于开口内,所述本体的开口内缘与盖体的周沿抵接,所述盖体呈双层弧形板状结构,其夹层内设有盖冷却腔。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进气端隔片、进气端水管接头、主体外层中段管、主体铰接隔爆板、出气端水管接头、出气端温度检测口、出气端隔片、出气端外管、主体内层中段管、主体出气端隔爆板、主体锁紧板、主体锁紧端隔爆板、主体进气端隔爆板、进气端温度检测口、进气端外管、进气端内管、进气端压力检测口、出气端压力检测口和出气端内管,所述进气端法兰和所述出气端法兰相互远离的一端形成防爆结合面,其相互靠近的一端内部设有凹槽,所述进气端隔片和所述出气端隔片同心贴在凹槽的一端,所述的进气端内管和所述的出气端内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同心固定在所述进气端法兰和所述出气端法兰的内圆上,其相互靠近的一端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并同心的固定连接在主体内层中段管的两端,所述主体单元固定座有多个,设于主体内层中段管内部的中间位置并间隔均匀的水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外管和所述出气端外管分别固定连接在进气端隔片和出气端隔片上,其相互靠近的一端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并同心的固定连接主体外层中段管的两端,所述的进气端水管接头和出气端水管接头分别穿过进气端外管和出气端外管与所述主体冷却腔连通,所述的进气端温度检测口和所述的进气端压力检测口均穿过所述的进气端外管和所述的进气端内管,所述的出气端温度检测口和所述的出气端压力检测口均穿过所述的出气端外管和出气端内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8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