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生长能力的工程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708350.4 | 申请日: | 2022-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4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吕雪峰;张杉杉;徐鈜绣;栾国栋;徐雪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N15/52;C12R1/19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杨旭瑞 |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生长 能力 工程 菌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具有高生长能力的工程菌株,包括在细菌的细胞中过表达FoF1‑ATP合成酶F1模块亚基的步骤,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工程菌株。本发明通过在细菌细胞中过表达FoF1‑ATP合成酶F1模块5种亚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得到了具有明显更高生长能力的工程菌株,这样的工程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例如LB、M9和TB培养基)中均具有远高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能力,因此可作为设计细胞工厂的理想底盘细胞,提高合成生物学的商业化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遗传改造领域,更特别地,一种具有高生长能力的工程菌株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能够利用可再生原料合成有价值的化学品,包括生物燃料、精细化学品和药品,为高价值化工产品提供了经济、环保的生产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细胞生长能力(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对于微生物细胞工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在生物发酵过程中,提高菌株生长速度可促进其对底物的利用和转化,缩短发酵周期,加快工艺流程周转;还可快速提高细胞密度,抵御外源生物污染,保证整个发酵过程的成功。
FoF1-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细胞线粒体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和细菌质膜上,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分别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以大肠杆菌为例,其FoF1-ATP合成酶是一种多亚基跨膜复合体,包含凸出于膜外的F1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o疏水尾部分,F1模块含α、β、γ、δ、ε五种亚基,Fo模块含a、b、c三种亚基。Fo模块可利用有机物代谢(如糖酵解和TCA循环)和电子传递过程产生的跨膜质子动力势,推动F1模块催化ADP和Pi生成ATP。在没有足够质子动力势时,F1模块则催化ATP水解生成ADP和Pi,实现细胞内能量的有效周转。
已有研究在细胞中过表达FoF1-ATP合成酶的F1模块,用于调控细胞ATP代谢和其偶联反应的代谢产物生成相关报道,但这些研究均未报道FoF1-ATP合成酶F1模块亚基对细胞的生长能力产生影响(Simon Boecker等,B i otechno l J,2019,14(9):e100438;AhmedZahoor等,B i otechno lB i ofue l s,2020,13(1):185)。
发明内容
本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将FoF1-ATP合成酶的全酶或Fo模块亚基在细菌中过表达不能提高细菌的生长能力,但是,当我们把F1模块5种亚基组合表达或其中的一种亚基在细菌中过表达,可显著提高细菌的生长能力。尤其是当将F1模块中的γ亚基或ε亚基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时,得到的工程菌无论是在生长速度还是在饱和浓度方面,均大大提高。
基于以上发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高生长能力工程菌株的方法,包括在细菌的细胞中过表达FoF1-ATP合成酶的F1模块亚基的步骤。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菌为大肠杆菌。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F1模块的亚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 DNO:1-5中的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F1模块的亚基的核酸序列选自SEQ I DNO:6-10中的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通过将所述F1模块的亚基的基因过表达框转入到所述细菌的细胞中,来过表达所述F1模块的亚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基因过表达框的启动子为组成型强启动子或可诱导强启动子。例如,可为T7启动子或强度与T7启动子强度相当或更强的其他启动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高生长能力的工程菌株。
本发明通过在细菌细胞中过表达FoF1-ATP合成酶F1模块5种亚基中的一种,得到了具有明显更高生长能力的工程菌株,这样的工程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例如LB、M9和TB培养基)中均具有远高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能力,因此可作为设计细胞工厂的理想底盘细胞,提高合成生物学的商业化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8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非布线方式的定位送餐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爆尾气处理单元承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