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7106.6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2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龚民;樊家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4W12/06;H04W12/69;H04W12/48;H04W12/00;H04W4/80;H04W4/40;B60W60/00;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2 | 代理人: | 黄海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与车辆建立通信,在显示屏幕中显示待控设备清单,其中,所述待控设备为所述车辆的内置设备;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至少一个生理特征的指数值处于预设区间,将所述生理特征的标识,以及所述指数值发送给所述车辆,以使所述车辆根据所述指数值对与所述生理特征的标识关联的待控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可穿戴设备自主的对用户进行监测,并可以及时的对车辆进行反馈控制,避免用户因为身体不适而使用车辆所引起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市面上车辆场景式远程控车技术大都是必须依赖智能手机触发才能实现,形式比较单一,而脱离手机或手机不在手上时,往往无法高效且准确的去完成远控指令,因而无法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不仅如此,由于手机通常需要人的主动操作去进行控车,只能通过人的主动选择来实现车辆的控制,对车辆的控制非常单一,无法为用户带来更加优化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由可穿戴设备执行,包括:
响应于与车辆建立通信,在显示屏幕中显示待控设备清单,其中,所述待控设备为所述车辆的内置设备;
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至少一个生理特征的指数值处于预设区间,将所述生理特征的标识,以及所述指数值发送给所述车辆,以使所述车辆根据所述指数值对与所述生理特征的标识关联的待控设备进行控制。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由车辆执行,包括:
响应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生理特征的标识和对应的指数值;
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标识和所述指数值对应的控制策略及待控设备;
基于所述控制策略对所述待控设备进行控制。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响应于与车辆建立通信,在显示屏幕中显示待控设备清单,其中,所述待控设备为所述车辆的内置设备;
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至少一个生理特征的指数值处于预设区间,将所述生理特征的标识,以及所述指数值发送给所述车辆,以使所述车辆根据所述指数值对与所述生理特征的标识关联的待控设备进行控制。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响应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生理特征的标识和对应的指数值;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标识和所述指数值对应的控制策略及待控设备;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策略对所述待控设备进行控制。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或者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或者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七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或者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存在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7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