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端口包裹式电缆漏电定位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4681.0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4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友帅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H01B7/36;H01B7/02;G01R31/52;G01R31/58;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4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口 包裹 电缆 漏电 定位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端口包裹式电缆漏电定位检测装置,包括:限位弧夹一,其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弧夹一内壁设置有绝缘端口一,且绝缘端口一的一侧卡合连接有绝缘端口二,所述绝缘端口二外壁安装在限位弧夹二内壁,所述限位弧夹二与限位弧夹一内部等距滑动连接有连接板。该双端口包裹式电缆漏电定位检测装置,通过触点灯泡与绝缘板和硅胶板之间配合,使得触点灯泡一端接触端可以对电缆表面电流进行收集,使得触点灯泡发光,通过弧形橡胶板内壁的金属导向块,对电缆保护套表面电流向外部连接的检测装置进行导向分离电流,便于两端连接板内部的触点灯泡不接受电源,同时通过接触点可以对表面进行电流数值的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端口包裹式电缆漏电定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技术的进步,在科技产品以及日常生活当中电力能源已经是作为常用能源的一种,在对电能源的传输以及输送过程当中电缆作为常用的电力传输的媒介,通过数根或者数组导向组成,且随着电力电缆埋地敷设工程的迅速发展,在传输电能使用电缆的过程当中需要多埋藏在地下或者架设在高空当中,即使使用更加优良的电缆保护套管在出现外部因素,外力作用下导致电缆保护套表面被刮除破损,以及在极端天气下导致的电缆保护套老化在表面出现部分裂缝破损,从而失去保护效果时,就会导致电缆漏电,现有的电缆检测装置在使用却存在一些缺陷,就比如:
现有的电缆检测仪器对电缆进行检测过程当中,通过将传递电源的金属夹具加持在漏电电缆两端,通过检测装置连接的金属夹具,对电缆裂缝表面泄露的电流进行检测,只能确定整根电缆出现漏电状态,难以对电缆漏电的位置进行定位,且在电缆漏电位置定位确定过程,只能通过不断调整金属夹具位置查看数字缩小范围,在操作金属夹具时使用者手部靠近漏电电缆,使得高压电流靠近人体,使得使用者的容易触电,并且在面对大直径的电缆检测过程当中,由于表面面积大于金属夹具的夹持范围,在定位时还需要转动金属夹具的位置,容易拉拽已经破损的电缆保护套表面扩大电缆漏电区域。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电缆漏电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端口包裹式电缆漏电定位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检测装置连接的金属夹具,能确定整根电缆出现漏电状态,难以对电缆漏电的位置进行定位,且在操作金属夹具时使用者手部靠近漏电电缆,使得高压电流靠近人体,使得使用者的容易触电,并且在面对大直径的电缆检测过程当中,在转动金属夹具的位置,容易拉拽电缆保护套表面扩大电缆漏电区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端口包裹式电缆漏电定位检测装置,包括限位弧夹一,其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弧夹一内壁设置有绝缘端口一,且绝缘端口一的一侧卡合连接有绝缘端口二,所述绝缘端口二外壁安装在限位弧夹二内壁,所述限位弧夹二与限位弧夹一内部等距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一侧设置有辅助弹簧,所述连接板一端设置有绝缘板,且绝缘板中间被触点灯泡的接触端贯穿;
接触点,其对称安装在所述绝缘端口二两侧,所述接触点电连接传递杆,且传递杆下端安装在辅助块内部,所述传递杆电线贯穿伸缩辅助杆内部,且传递杆电线连接电流检测器,并且电流检测器电连接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连接块侧壁,且连接块一侧卡合连接有橡胶圈;
弧形夹,其两端卡合连接在所述限位弧夹一和限位弧夹二一侧,所述弧形夹内壁设置有弧形橡胶板,且弧形橡胶板内壁滑动连接有衔接板,且衔接板一侧等距设置有限位弹簧,并且衔接板一侧设置有硅胶板,所述弧形夹两端内壁对称设置有金属导向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对电缆表面呈包裹状态进行检测定位,便于对电缆漏电位置定位。
优选的,所述限位弧夹一与限位弧夹二两侧被橡胶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绝缘端口一与绝缘端口二之间卡合连接,且绝缘端口一与绝缘端口二一侧被绝缘板一侧卡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电缆表面呈包裹装定位使用,便于装置定位连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友帅,未经冯友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4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枪鱼定厚自动去皮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五金件生产高效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