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97093.9 | 申请日: | 202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0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飞;林龙飞;邵熠羽;李贺;卢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H1/22 | 分类号: | B21H1/22;B21B1/08;B21B27/02;B21B3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岳野 |
| 地址: | 3152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芯棒 控制 新能源 车轴 板式 楔横轧 工艺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
S1、依据体积守恒原则,通过计算盲孔新能源车轴的体积得到实心圆棒料的下料尺寸;
S2、根据盲孔新能源车轴的外表面尺寸设计两个板式楔横轧模具,根据盲孔新能源车轴的内孔几何尺寸设计两个芯棒的外形尺寸;所述盲孔新能源车轴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直角台阶,一端的大直径杆部具有一个锥形端面等直径盲孔,其他杆部为实心圆杆;
S3、将所述实心圆棒料加热到设定的变形温度;
S4、将所述实心圆棒料置于两个所述模具之间,两个所述芯棒分别置于所述实心圆棒料的两端并分别与两端面接触;所述芯棒的轴线与实心圆棒料的轴线重合;
S5、轧制:两个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作相向等速的直线运动,两个所述芯棒轴向保持不动,周向作随动旋转运动,实心圆棒料在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和所述芯棒的共同作用下被对称轧制成形,并被切割得到两个所述盲孔新能源车轴的毛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所述毛坯进行切削加工,得到所述盲孔新能源车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两个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为几何尺寸相同的矩形厚板,两个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的凸起楔块以实心圆棒料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依次包括入料段、楔入段、展宽段、精整段和切料段;
所述入料段用于将加热到变形温度的实心圆棒料轧件限定到楔横轧加工位置;
所述楔入段用于径向压缩轧件变形区金属,从而将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咬入到轧件内;
所述展宽段用于轴向展开轧件变形区金属,成形轧件的各处圆杆部;
所述精整段用于轴向轧制轧件台阶处金属,形成轧件的直角台阶;
所述切料段用于从中部切开轧件,形成两个所述盲孔新能源车轴的毛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实心圆棒料的长度L0与所述盲孔新能源车轴的毛坯盲孔厚度L12的数学关系为L0=2*L12,所述实心圆棒料的直径D0与盲孔新能源车轴的毛坯总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
其中L0为实心圆棒料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两个所述芯棒为几何尺寸相同的锥形端面等直径圆杆芯棒,所述芯棒的长度大于盲孔新能源车轴毛坯的盲孔深度,所述芯棒的直径等于新能源车轴毛坯的盲孔孔径;两个所述芯棒在实心圆棒料轴向两侧对称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变形温度为600℃-13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圆棒料的材质为碳素钢。
8.一种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两个板式楔横轧模具、两个芯棒和模具驱动单元;
两个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具有相向等速的直线运动,分别布置在实心圆棒料的径向两侧,用于在轧制过程中对实心圆棒料轧件进行轧制形成盲孔新能源车轴的外形尺寸,并切割得到两个所述盲孔新能源车轴的毛坯;所述外形尺寸包括两个直角台阶;
两个所述芯棒,其在轴向保持不动,周向具有随动旋转运动,分别布置在实心圆棒料的轴向两侧,用于控制凹心缺陷并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盲孔新能源车轴毛坯的内孔几何尺寸;
所述模具驱动单元,用于控制两个所述楔横轧模具的等速相向直线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均水平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双芯棒控制的盲孔新能源车轴板式楔横轧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式楔横轧模具形状相同,两个所述芯棒形状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70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电池串镀色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回油组件及水平振动试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