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作人员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96714.1 | 申请日: | 202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0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祺;黄磊;杨威;孟刚;郭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智能光电系统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40/19;G06V40/18;G06V10/764;G06V10/82;G06N3/046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会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人员 疲劳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人员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可见光成像模块和近红外成像模块;步骤二、进行双目标定;步骤三、可见光成像模块和近红外成像模块同步采集被检测人员的人脸图像;步骤四、分别对所得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进行人脸检测;步骤五、根据人脸检测结果,进行活体检测;步骤六、进行人脸姿态估计和人眼特征点检测;步骤七、分别对可见光和近红外人脸图像进行疲劳状态识别;步骤八、根据人脸姿态对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疲劳状态识别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判断疲劳状态,输出疲劳检测结果。本发明中,先进行活体识别,在确定为非虚假人脸后再进行疲劳状态检测,提高了疲劳检测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人员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摄像头实现目标自动检测和识别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对人员的工作状态检测,特别是疲劳状态的检测被重点关注,在交通领域对司机的疲劳状态检测应用较广,其他行业要求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疲劳状态的检测需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已有的方案基本都是集中在对视频图像处理的算法层面,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5825631A,公开了基于视频智能算法的疲劳检测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疲劳检测设备、监控中心和监控客户端,通过对视频图像处理判断工作人员的眼睛和嘴巴的开合度,以及加权平均计算对工作人员一定时间内眼睛和嘴巴的开合度达到阈值的频率来判断人员是否疲劳;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3315754B,公开了一种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提出利用自备光源照射到被测对象脸上,用摄像头获得反射图像,并截取眼部图像,然后通过与数据库内的模板进行比较判断人员是否于处疲劳状态;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2122357B,公开了一种基于人眼睁闭状态的疲劳检测方法,提出通过图像处理从人眼的轮廓形状上识别人眼的睁闭眼状态,从单位时间人眼睁闭眼状态的统计信息判断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这类技术相对已比较成熟,在常规应用场景下可满足工作人员疲劳检测的需求,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工作人员为逃避被监控,可能会利用纸质打印人脸图像对着摄像头,或利用平板电脑、手机对着摄像头播放图片或视频,来欺骗疲劳检测系统,导致疲劳检测结果失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人员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作人员疲劳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将可见光成像模块和近红外成像模块按左右或上下分布的方式安装在被检测人员的人脸对面,组成双目立体视觉系统;
步骤二、对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进行双目标定;
步骤三、可见光成像模块和近红外成像模块同步采集被检测人员的人脸图像,分别得到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
步骤四、分别对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进行人脸检测;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所得人脸检测结果,进行活体检测,判断当前图像中的人脸是否为虚假人脸;
步骤六、进行人脸姿态估计和人眼特征点检测;
步骤七、分别对可见光和近红外人脸图像进行疲劳状态识别;
步骤八、根据人脸姿态对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图像疲劳状态识别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判断疲劳状态,输出工作人员疲劳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智能光电系统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智能光电系统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6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