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拮抗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的非洲哈茨木霉Tr21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680730.1 申请日: 2022-11-24
公开(公告)号: CN116024103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8
发明(设计)人: 郭宁;石洁;张海剑;刘树森;马红霞;孙华;郑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N63/38;A01P3/00;C05F11/08;C12R1/885
代理公司: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4 代理人: 张旭东
地址: 071000 ***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拮抗 玉米 腐霉茎腐 病原菌 非洲 哈茨木霉 tr21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拮抗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的非洲哈茨木霉Tr21及其应用。非洲哈茨木霉Tr2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40325。非洲哈茨木霉Tr21对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有好的拮抗作用,能够用于玉米腐霉茎腐病的防治,同时具有广谱的拮抗植物病原真菌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拮抗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的非洲哈茨木霉Tr2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各玉米种植区严重发生。玉米茎腐病病原组成复杂,已报道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有20余种,这些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导致玉米茎腐病的发生。我国茎腐病主要病原菌为镰孢菌(Fusarium spp.)和腐霉菌(Pythium spp.)。

在多种玉米茎腐病中,腐霉茎腐病因为突发性强和防治困难,成为世界玉米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对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种病害。腐霉茎腐病是土传病害,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病害一旦发生,没有有效的田间控制措施。因此,防治腐霉茎腐病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目前防治玉米腐霉茎腐病的方法主要为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但玉米品种之间对腐霉茎腐病的抗性差异比较大,高抗的品种较少。生产中针对腐霉茎腐病的有效化学防治药剂较少,主要采取含精甲霜灵成分的化学种衣剂和增施钾肥,但杀菌剂对腐霉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而引起的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病虫的抗药性、农田微生态平衡破坏和对生物健康的威胁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防治是以具有防病和促生作用的微生物作为生防因子来防治植物病害。近年来,以其安全高效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替代化学防治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对玉米腐霉茎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极少,缺少对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菌剂类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株拮抗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的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Tr21,本发明的非洲哈茨木霉Tr21具有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作用,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原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洲哈茨木霉,所述非洲哈茨木霉为Trichodermaafroharzianum Tr21,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25。

本发明中,所述非洲哈茨木霉Tr21的EF-1α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RPB2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中,所述非洲哈茨木霉Tr21的形态特征为:菌落圆形,初期为白色,逐渐变成绿色;菌丝丝状,较细长,呈棉絮状,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生长;分生孢子梗呈烧瓶形至安瓿形,中间膨大,顶端最细并可产孢,瓶梗细胞单生或2~5个轮生;分生孢子呈球形或椭球形,单细胞,表面光滑,淡绿色,老熟后呈深绿色。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非洲哈茨木霉的培养物,所述培养物是将上述的非洲哈茨木霉Tr21在微生物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物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养物包括非洲哈茨木霉Tr21的菌悬液、孢子悬液、发酵液和/或其代谢产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非洲哈茨木霉Tr21和/或其培养物在下述任意一项中的应用:

1)抑制植物病原菌;所述植物病原菌为下述至少一种:肿囊腐霉菌、强雄腐霉菌、芒孢腐霉菌、禾谷镰孢菌、尖孢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玉蜀黍平脐孺孢、新月弯孢、麦根腐平脐蠕孢、禾谷丝核菌、假禾谷镰孢菌、腐皮镰孢菌、恶疫霉菌和人参链格孢菌;

2)制备1)所述植物病原菌的抑制剂;

3)防治1)所述植物病原菌导致的植物病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0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