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化道ESD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76020.1 | 申请日: | 202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1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1 |
| 发明(设计)人: | 解慧琪;雷雄心;胡娟娟;邹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 主分类号: | C08J3/075 | 分类号: | C08J3/075;A61L24/04;A61L24/00;C08L5/04;C08L5/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肖雯;全学荣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化道 esd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它是将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分别溶解于溶剂后混合成胶而得:
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1~10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它是将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溶解于溶剂后混合成胶而得:
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3~7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3~7份;
优选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7份,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中海藻酸盐氧化度为14%~50%;和/或,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中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率为24%~37%;
和/或,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中硫醇接枝率为24%~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为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和/或,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为半胱胺盐酸盐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
优选地,所述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和/或,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为取代度小于1的O-羧甲基壳聚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碳碳双键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盐为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所述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氧化海藻酸钠溶于溶剂中,溶解得到氧化海藻酸钠溶液;
(2)在氧化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EDC和NHS,再加入马来酰亚胺盐酸盐,反应;
(3)反应后,透析,干燥,即得马来酰亚胺接枝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
优选地,
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MES溶液、PBS溶液或去离子水;和/或,步骤(1)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
和/或,步骤(2)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与EDC和NHS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和/或,步骤(2)中,所述EDC和NHS的摩尔比或质量比是1:1~1.5;和/或,步骤(2)中,所述氧化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与马来酰亚胺盐酸盐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和/或,步骤(2)中,所述反应为室温反应12~24h;
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先置于0.01~0.05M HCl去离子水溶液中透析3~5天,再置于去离子水中透析12~24h;
更优选地,
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每6h调一次反应液的pH,保持pH值在5.0~5.5;
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截留量为3.5~8kDa;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每6~12h换一次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醇基接枝改性的羧甲基壳聚糖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羧甲基壳聚糖溶于溶剂中,溶解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
2)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加入EDC,再加入半胱胺盐酸盐,反应;
3)反应后,透析,冷冻干燥,醇析,即得巯基羧甲基壳聚糖;
优选地,
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或PBS溶液;和/或,步骤1)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
和/或,步骤2)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物质的量与EDC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和/或,步骤2)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物质的量与半胱胺盐酸盐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和/或,步骤2)中,所述反应为室温反应12~24h;
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置于0.005~0.05M的硼砂溶液中透析3~5天,再置于去离子水中透析12~24h;和/或,步骤3)中,所述冷冻干燥前加入DTT搅拌反应;和/或,步骤3)中,所述醇析使用无水乙醇;
更优选地,
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截留量为3.5~8kDa;和/或,步骤(3)中,所述透析时每12h换一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60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印刷厂油墨使用的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肺部炎性结节的中药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