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63025.0 | 申请日: | 2022-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0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博;赵思缘;李松;时洁;时胜国;王世博;王思源;潘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0K11/36 | 分类号: | G10K11/36;G10K11/28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阳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水下 声波 反射角 超薄 声学 表面 | ||
1.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均匀介质(1)、第二均匀介质(2)、第三均匀介质(3)、第四均匀介质(4)、第五均匀介质(5)、第六均匀介质(6)、第七均匀介质(7)、第八均匀介质(8)、隔板(9)以及底板(10);所述第一均匀介质(1)、第二均匀介质(2)、第三均匀介质(3)、第四均匀介质(4)、第五均匀介质(5)、第六均匀介质(6)、第七均匀介质(7)和第八均匀介质(8)呈周期性排列;第一均匀介质(1)、第三均匀介质(3)、第五均匀介质(5)、第七均匀介质(7)分别位于第二均匀介质(2)、第四均匀介质(4)、第六均匀介质(6)、第八均匀介质(8)的上方并组成一个单元,每两个单元之间用隔板(9)隔开,第二均匀介质(2)、第四均匀介质(4)、第六均匀介质(6)、第八均匀介质(8)和隔板(9)的底部附有底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匀介质(1)和第二均匀介质(2)组成一个单元,第三均匀介质(3)和第四均匀介质(4)组成一个单元,第五均匀介质(5)和第六均匀介质(6)组成一个单元,第七均匀介质(7)和第八均匀介质(8)组成一个单元;所述四个单元水平排布,且所述四个单元的上表面在同一个水平面,四个单元的下表面在同一个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匀介质(1)、第二均匀介质(2)、第三均匀介质(3)、第四均匀介质(4)、第五均匀介质(5)、第六均匀介质(6)、第七均匀介质(7)、第八均匀介质(8)的尺寸均相同,宽度范围w为0.0085m至0.011m,高度h为0.00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均匀介质(1)的阻抗为Z1=9.75×106Pa·s/m,第二均匀介质(2)的阻抗为Z2=1.5×106Pa·s/m,第三均匀介质(3)的阻抗为Z3=4.13×106Pa·s/m,第四均匀介质(4)的阻抗为Z4=1.5×106Pa·s/m,第五均匀介质(5)的阻抗为Z5=1.93×106Pa·s/m,第六均匀介质(6)的阻抗为Z6=1.93×106Pa·s/m,第七均匀介质(7)的阻抗为Z7=4.56×106Pa·s/m,第八均匀介质(8)的阻抗为Z8=9.07×106Pa·s/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的宽度范围p为0.002m至0.004m,高度H为0.007m,材料为钢,阻抗为46.8×106Pa·s/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的厚度t为0.02m,底板材料选用钢。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5所述的一种可调控水下声波反射角的超薄声学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匀介质(1)、第二均匀介质(2)、第三均匀介质(3)、第四均匀介质(4)、第五均匀介质(5)、第六均匀介质(6)、第七均匀介质(7)、第八均匀介质(8)构成的四个单元以及四个隔板(9)由粘接剂粘合构成一个周期,周期宽度d为4(w+p),每个周期之间再由粘合剂互相粘合构成声学超表面,所述声学超表面至少包括2个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630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