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9526.1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6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丹燕;曾炎峰;陈晶晶;石云峰;陈抒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1/121;C02F1/00;C02F1/46;C02F1/5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佛山科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18 | 代理人: | 杨文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中转站 渗滤 一体化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箱体、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在所述箱体中依次设置的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电催化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包括底座及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桶体,所述桶体一侧安装有间歇排放结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承接板,其中一个承接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杆,另一承接板上转动安装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杆外侧,所述过滤件一端设置有投放件,所述第二传动杆外侧固定安装有变径螺旋输送叶片,所述投放件与所述间歇排放结构配合向过滤件内间歇投放污泥,本设备一体化设置,占地面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大型的垃圾填埋场一般都距离城市较远,因此一般都是将垃圾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将垃圾进行压缩,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且为保持垃圾中转站的清洁,必然要对中转站地面进行适当的清洗,这部分洗刷水混合垃圾渗滤液也变成了较高浓度的污水。垃圾中转站滲滤液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类似,因腐化反应比较小,所以存在含盐量较低,氨氮含量高的特点,且因其BOD5、COD比值较高,可也存在可生化性较好这一特点。
目前我国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一般为“预处理+生化+MBR+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
现有技术缺点:
一、纳滤/反渗透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难降解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盐含量高的浓缩液,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二、渗滤液处理负荷低,设备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不适合运用于市中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箱体、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在所述箱体中依次设置的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电催化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包括:
底座及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桶体,所述桶体一侧安装有间歇排放结构;
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承接板,其中一个承接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杆,另一承接板上转动安装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套设在所述第二传动杆外侧,所述过滤件一端设置有投放件,所述第二传动杆外侧固定安装有变径螺旋输送叶片,所述变径螺旋输送叶片的叶片间距沿输送方向逐渐变小,所述投放件与所述间歇排放结构配合向过滤件内间歇投放污泥,所述间歇排放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安装在所述底座上驱动结构连接,且所述驱动结构还与安装在所述过滤件外侧的清理结构连接;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箱一侧,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受压板,所述支撑件上固定安装有导向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间歇投放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一侧并与之连通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安装有球阀;
所述桶体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通过第一锥齿轮组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不完全齿轮,所述球阀的转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不完全齿轮间歇配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理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过滤件外侧的多个清理件,多个所述清理件周向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清理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清理件内侧设置有毛刷,所述清理件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
所述清理件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传动杆还连接所述驱动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桶体上转动安装有与之同心设置的第四传动杆,所述第四传动杆通过第二锥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所述第四传动杆上圆周等距固定安装有搅拌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9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