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6586.8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5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崔凯娣;何磊鸣;周琳;蒋超凡;赵特;高飞;杜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43/56;A01N43/36;A01P3/00;A01G22/4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艺互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37 | 代理人: | 孟晨光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花生 果腐病 杀菌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有效活性成分由四霉素与吡唑萘菌胺或咯菌腈复配而成。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治理花生果腐病,并且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复配使用,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花生作为目前产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常年连作及抗病品种缺乏等原因,使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成为制约我国花生安全生产和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花生果腐病是由多种病原复合侵染而引起的土传病害,其优势病原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主要危害花生的荚果,造成荚果变黑变褐,严重时会引起荚果腐烂甚至种仁腐烂,导致花生减产15%-8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治花生果腐病的药剂少之又少,并且当前大部分杀菌剂为单一靶标药剂,长期频繁使用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加大防治难度。因此,急需寻找高效、低毒的药剂或复配组合来控制花生果腐病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治理花生果腐病,并且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复配使用,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活性成分由四霉素与吡唑萘菌胺或咯菌腈复配而成。
优选的,四霉素与吡唑萘菌胺的质量比为1:20-20:1。
优选的,四霉素与吡唑萘菌胺的质量比为1:5-1:20。
优选的,四霉素与咯菌腈的质量比为1:20-20:1。
优选的,四霉素与咯菌腈的质量比为1:1-1:20或10:1。
一种防治花生果腐病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花生果腐病中的应用。
四霉素(原梧宁霉素)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为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该药剂有较广的杀菌活性,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花生根腐病、玉米丝黑穗病、水稻稻曲病等26种病原真菌。
吡唑萘菌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病原菌能量产生而发挥抑菌活性,对蔬菜灰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靶斑病和苹果轮纹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咯菌腈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非内吸性苯基吡咯类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等引起的作物病害。由于咯菌腈高效低毒,对作物安全,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成为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种子处理剂之一,据研究发现咯菌腈对花生果腐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法四霉素与吡唑萘菌胺或咯菌腈复配后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且能够有效治理咯菌腈的抗性问题以及延缓四霉素和吡唑萘菌胺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供试药剂:15%四霉素母液,92%吡唑萘菌胺原药,98%咯菌腈原药。
供试病原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分别从河南浚县和原阳田间病果上采集分离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65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芯片保护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抛光轮与基体联接的装置及其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