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芯片、电子设备和电子芯片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652342.2 | 申请日: | 2022-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0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71 | 分类号: | G06F21/71;G06F21/73;G06F21/44;G01R31/28;G06F18/2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宋南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芯片 电子设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芯片、电子设备和电子芯片的检测方法,电子芯片内设置有特征电流控制器,特征电流控制器与电子芯片的主控制器连接;特征电流控制器用于响应于主控制器的复位保持开始事件,在主控制器的复位保持过程中生成预设的特征电流信号;以及响应于主控制器的复位结束事件,停止工作;主控制器用于响应于复位保持开始事件,进入复位保持过程;以及响应于复位结束事件,开始工作。电子芯片中包括特征电流控制器,可以在复位保持过程中生成预设的特征电流信号,在需要时,可以在电子芯片中提取到特征电流控制器生成的特征电流信号,以证明该电子芯片为厂家的目标产品,进而减少厂家的电子芯片被非法使用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芯片、电子设备和电子芯片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厂商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对芯片厂家或芯片设计公司来说,要证明某颗芯片非法使用了厂家的产权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简称IP),首先要证明对方的产品使用了厂家的IP。故,如何证明目标产品使用了厂家的IP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芯片、电子设备和电子芯片的检测方法,便于证明电子芯片为目标产品,以减少厂家的电子芯片被非法使用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芯片,该电子芯片内设置有特征电流控制器,特征电流控制器与电子芯片的主控制器连接; 特征电流控制器用于响应于主控制器的复位保持开始事件,在主控制器的复位保持过程中生成预设的特征电流信号;以及响应于主控制器的复位结束事件,停止工作;主控制器用于响应于复位保持开始事件,进入复位保持过程;以及响应于复位结束事件,开始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特征电流控制器包括输出控制单元和与输出控制单元连接的多个电流生成单元;输出控制单元用于在主控制器的复位保持过程中,控制多个电流生成单元按照预先设置的开关频率执行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特征电流控制器包括定时器,定时器与输出控制单元连接;定时器中配置有电流生成单元对应的工作周期;输出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定时器的工作周期,并根据工作周期和预先设置的开关频率驱动多个电流生成单元执行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流生成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用于根据输出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执行翻转操作,得到开关频率对应的电流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工作周期包括多个子周期;开关频率包括预设的电流生成单元的导通指示信号;电流生成单元的导通指示信号与子周期对应;输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子周期对应的导通指示信号驱动预设的电流生成单元执行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特征电流控制器还包括译码器,译码器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特征电流信号,并将特征电流信号进行解码,生成电流生成单元对应的开关频率;输出控制单元还与译码器连接,用于接收开关频率;开关频率包括预设的编码方式,编码方式根据预设的电流增加档位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特征电流控制器还包括与译码器连接的特征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预设的特征电流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子芯片包括复位引脚;主控制器用于获取复位引脚的复位操作对应的复位信号,进入复位过程,复位过程包括依次执行的复位保持开始事件和复位结束事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子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2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