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碳减排效益的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9788.X | 申请日: | 202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2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庄绪宁;杨凡;宋小龙;李建西;白建峰;顾卫华;吴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Q10/20 | 分类号: | G06Q10/20;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王洁平 |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役 动力 锂电池 回收 再利用 流程 碳减排 效益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碳减排效益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及减排量,具体包括:收集阶段、运输阶段、拆解阶段、重组阶段、梯次利用阶段、再生利用阶段和最终处置阶段;计算方法如下:S1计算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各阶段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S2综合计算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的碳减排总量。本发明方法可以系统性地对不同退役动力锂电池(包含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回收再利用情景下的全过程碳减排量进行计算,具有流程清晰、系统全面且易于拓展的特点,同时还可获得各回收再利用过程的碳排放数据用于识别关键流程对碳减排效益的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回收与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碳减排效益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自2014年进入爆发增长阶段,据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动力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9年动力电池开始进入批量报废期。根据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完全统计,至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约20万吨,其中累计梯次利用量约11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据推估,至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增至80万吨,因此动力电池未来报废量巨大。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未来的报废动力电池将主要是锂离子电池。对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的碳减排效益进行计算,可以厘清不同回收模式和再利用情景下的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碳减排效益,有助于低碳回收模式与技术路径的选择,助推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开展的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研究更多的关注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的工艺与技术领域,对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碳减排效益的计算则更多聚焦在某一类动力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以某种具体回收工艺为基础的碳减排效益计算,或回收再利用单个过程(如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中某个确定再利用场景或再生工艺的碳减排效益分析上,缺少系统性、普适性且涵盖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全过程的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碳减排效益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性、普适性且涵盖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碳减排效益的计算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系统性地对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的减排量进行计算。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碳减排效益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及减排量,所述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包括收集阶段、运输阶段、拆解阶段、重组阶段、梯次利用阶段、再生利用和最终处置阶段,所述退役动力锂电池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两大类;其中:
收集阶段的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回收网点和贮存网点的照明能耗;
运输阶段中运输距离主要包括两段,其中第一段为回收网点至贮存点的总运输距离,第二段为贮存点至再利用企业的总运输距离;
梯次利用阶段的碳减排量计算场景为动力锂电池梯次用于储能领域,替代铅蓄电池生产从而带来碳减排量;
梯次利用阶段的碳减排量计算过程中包含梯次利用电池使用寿命对碳减排量的影响;
再生利用阶段的碳减排量是由再生材料产出替代原生材料生产带来,再生材料产出量受工艺技术影响;
最终处置阶段的废物量与种类涵盖整个回收再利用全流程所产生的废物。
本发明中,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的总碳减排量由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阶段所产生的碳减排总量减去收集、运输、拆解、重组、最终处置阶段的碳排放量获得;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全流程碳减排效益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S1:计算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各阶段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97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