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5096.8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5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孙宏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雷科(安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3 | 分类号: | H04W12/03;H04W84/06;H04L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百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5 | 代理人: | 戴广达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北斗 量子 加密 通信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短报文将接收方ID号和通讯内容的通讯申请信号加密通过卫星转发入站,地面中心站接收通讯申请信号,当接收到通讯申请信号后,地面中心进行解密和再加密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广播电文,卫星广播传给用户,接收方接收出站信号解调解密出站电文,并建立基于北斗的安全通信信道,当S4中对安全通信信道建设后,再将数据发送端通过北斗手持机读取TF卡内事先存储的量子密钥文件产生密钥及密钥ID。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利用量子加密服务和TF卡的配合使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两个北斗手持机之间的量子加密通信,提高了北斗手持机之间信息安全传输的保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北斗与量子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我国北斗卫星通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通过网络传出,越来越多的信息都上载到了网络上,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大数据信息的处理,在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数据信息的安全起初并没有受到重视,但随着黑客攻击事件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窃听事件也偶有发生,使得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一直是北斗系统最大特色,从北斗一号开始,北斗就采用基于RDSS体制为用户提供短报文通信服务,北斗二号仍然继承了这一体制和服务,而北斗三号相较于北斗二号,服务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可面向我国及周边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无论是对称密码算法还是非对称密码算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对称密码一直存在密钥配送问题,而非对称密码虽解决了密码密钥配送问题,但同时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大,且加解密效率低,其次,经典密码体制的密钥分发一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接收方在接收密钥时,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该密钥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窃取、篡改、调换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解决了现在的北斗手持机至进行进行信息传输时容易出现信息窃取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北斗量子加密通信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量子随机数信号与北斗信号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北斗量子加密通信;
S1、发送短报文将接收方ID号和通讯内容的通讯申请信号加密通过卫星转发入站;
S2、地面中心站接收通讯申请信号,当接收到通讯申请信号后,地面中心进行解密和再加密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广播电文;
S3、卫星广播传给用户;
S4、接收方接收出站信号解调解密出站电文,并建立基于北斗的安全通信信道;
S5、当S4中对安全通信信道建设后,再将数据发送端通过北斗手持机读取TF卡内事先存储的量子密钥文件产生密钥及密钥ID,得到所述原始密钥供加密使用实现北斗通信数据量子加密后发出;
S6、数据接收端通过手持机读取TF卡内事先存储的量子密钥文件生成密钥及密钥ID;
S7、得到所述密钥供解密实现北斗通信数据量子解密后接收;
S8、根据短报文服务特点,设计位置报告、应急搜救、短报文通信。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接收方ID号和通讯内容申请信号加密通过卫星转发入站。
优选的,所述S1中通讯申请信号通过地面接收站接收。
优选的,所述S2和S3中接收信号、地面中心进行解密和再加密后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广播电文中,经卫星广播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雷科(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方雷科(安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5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