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1601.1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6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暴彦灼;马菊;叶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31/06 | 分类号: | A01N31/06;A01N37/18;A01N31/02;A01N59/08;A01N63/30;A01N25/10;A01P3/00;A01B79/02;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龚世妍 |
| 地址: | 719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樟子松 立枯病 防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樟子松立枯病防治技术领域,所述防治剂由凝胶颗粒和增效剂组成,通过向樟子松种植地土壤施加凝胶颗粒和增效剂,二者协同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樟子松种植地的地表温度,解决因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引发的樟子松立枯病的问题,并且所述防治剂还可以有效防治病菌侵染引发的立枯病,大大降低了樟子松立枯病的患病率,促进樟子松健壮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樟子松立枯病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 Litv.)是松科植物,常绿乔木,高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绿化、水土保持优良树种,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用途广泛。
立枯病是樟子松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的一种病,诱发樟子松立枯病的原因有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类,生理性立枯病多由于强烈的日光照射、干旱风的吹袭、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等非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些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造成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从而引发樟子松立枯病,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会使苗木距离地面l-5mm处因局部烫伤发生极狭窄的凹陷、地上部猝倒,最终导致苗木死亡,此外地表温度过高还会带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使樟子松萎蔫、猝倒、立枯致死。侵染性立枯病:多由于土壤中的各种立枯病菌侵染地颈部或主根上部,使韧皮部之输导组织溃疡腐烂,呈现与生理性立枯病相类似的地上部症状,其病菌以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三种为主。目前对樟子松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侵染性立枯病上,对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引发的立枯病的防治较少,且侵染性立枯病的防治上多采用喷洒药剂的方式进行防治,但是药剂易残留对植株造成毒害。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通过解决生理性发病原因中因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以及病菌侵染引发樟子松立枯病,使樟子松萎蔫、猝倒、立枯致死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通过解决生理性发病原因中因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以及病菌侵染引发樟子松立枯病,使樟子松萎蔫、猝倒、立枯致死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所述防治剂由凝胶颗粒和增效剂组成,所述凝胶颗粒内部负载有绿色木霉菌。
进一步,所述凝胶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8-10份苯甲酸铵、8-10份碘化铵、5-7份氢氧化钡、10-15份硝酸铵、70-80份海藻酸钠、1-2份葡萄糖酸钙。
进一步,所述苯甲酸铵、碘化铵、氢氧化钡、硝酸铵均为粉末状。
进一步,所述增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10-20份薄荷醇、10-20份薄荷酰胺、5-10份木糖醇、5-10份氯化钾、0.05-0.1份绿色木霉菌。
一种樟子松立枯病防治剂的制备方法,所述防治剂中凝胶颗粒制备方法如下:
S1:于海藻酸钠中加入水混合均匀后加热至60-70℃搅拌3-5min,然后加入葡萄糖酸钙,搅拌至凝胶状得到海藻酸钠凝胶;
S2:将苯甲酸铵、碘化铵、氢氧化钡、硝酸铵混合均匀后放入造粒机中制备成粒径为0.3-1.5cm的混合颗粒;
S3:将混合颗粒加入到海藻酸钠凝胶中,600-800r/min速度下搅拌10-15min得到海藻酸钠凝胶包覆颗粒,将海藻酸钠凝胶包覆颗粒冷冻干燥后得到成凝胶颗粒。
进一步,所述防治剂中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薄荷醇、薄荷酰胺、木糖醇、氯化钾、绿色木霉菌混合均匀后得到增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1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