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成熟配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36357.X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4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市华泉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35/21 | 分类号: | B01F35/21;B01F35/221;B01F35/83;B01F35/71;B01F35/75;A23N17/00;B01F10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云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5 | 代理人: | 安静 |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成熟 配料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成熟配料装置,包括混料台,所述混料台的顶部设有传送机构,且传送机构的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顶部皆安装有输送机构,所述龙门架的底部均设有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包括称量箱。该快速成熟配料装置,设置有输送机构和称重机构,利用输送机构均匀的输送物料,并且物料落到称重机构的称量箱内后,拉力传感器检测重量的变化,称重时输送机构持续的输送物料,当物料达到指定重量后,停止输送,开启称量箱底部的下料道,使得物料通过传送机构进入到混料腔内,多组物料的重量都确定时,其比例自然也是固定的,该结构不仅实现物料的配比,还可以对物料量的控制,避免物料过多进入到混料腔内影响搅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配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成熟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鸭子等家禽类养殖场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对鸭子的饲料进行配比,以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使得产出的鸭蛋更加具有营养价值。
公开号为:CN10806542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飞龙快速繁殖饲料配料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称重料斗、螺旋加料器和配料工作台,所述配料工作台为圆形结构,配料工作台底部同一周向上等间距设置有三根支撑柱,配料工作台圆心处设有配料通孔,所述配料通孔下方的设有混料料斗,所述混料料斗焊接在配料工作台底部,所述配料工作台上方安装有螺旋加料器,所述螺旋加料器内部设有螺旋推料杆,所述螺旋推料杆连接驱动电机,螺旋加料器上安装有称重料斗,所述称重料斗内设有称重传感器。该发明通过称重传感器和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速,即可实现称重料斗的按需配比,螺旋加料器精确控制配料速度,各个螺旋加料器独立控制操作,提高称重精确度及配料效率,保证了饲料质量。
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不同种类饲料原料分别倒入不同的称重料斗4内,通过称重传感器3对称重料斗4中的重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递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根据称重传感器3的称重数值及不同种类饲料原料的混合比例,调节每个驱动电机10的转速,从而调节各个螺旋加料器5的配料速度,进入混料料斗8内,电机11和搅拌机9同轴转动;上述结构本质是通过驱动电机10的转速不同,来实现对进入到混料料斗8内物料的比例进行控制,无法对进入到混料料斗8内的物料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在实际使用时,可能造成混料料斗8内物料总量过多,进而无法进行很好的搅拌效果;
2、上述结构的称重料斗4内并未明确说明设置开口机构,这样的设计在物料倒入到称重料斗4内后,部分的物料直接从称重料斗4的底部落到螺旋加料器5内,是无法达到称重效果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成熟配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对进入到混料料斗8内的物料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以及无法达到称重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成熟配料装置,包括混料台,
所述混料台的顶部设有传送机构,且传送机构的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顶部皆安装有输送机构,且两个输送机构呈镜像分布,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对物料的推动,所述龙门架的底部均设有称量机构,且称量机构用于对输送机构推动的物料称量;
所述称量机构包括称量箱,所述称量箱的内部通过连接板安装有锥形连接块,且锥形连接块的顶部通过吊索与龙门架的底部连接,所述吊索上安装有拉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台内开设有呈锥形的混料腔,且混料腔内横向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多组的搅拌叶,所述混料台侧壁上安装的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搅拌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电机一来带动搅拌轴的转动,使得搅拌叶对混料腔内的多种物料可以实现搅拌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市华泉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宣城市华泉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6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超薄热管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寄存器电路模块、集成电路芯片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