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含钛IF钢洁净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35822.8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王建;王敏莉;常智渊;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C21C7/10;C21C7/07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思宇;李洪福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if 洁净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含钛IF钢洁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在0.025%‑0.05%,氧含量控制在400ppm‑700ppm;(2)出钢2/3后混冲加入石灰;(3)电加热工序加热过程中,石灰加入量为3‑5kg/t钢;(4)电加热工序出站前加入铝质改质剂3‑4kg/t钢;(5)真空脱氧完成后间隔5.0~6.0min再加入钛合金;(6)加入钛合金后的净循环时间为6.0~8.0min;(7)真空出站Als含量控制在设定的Als含量上限-0.005%以内;(8)真空出站前将钢液静置30‑35min。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措施单一、控制性差或针对性差、技术普及性不强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含钛IF钢洁净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在IF钢种主要起固定间隙原子碳、氮的作用,广泛应用于IF钢的成分配置,但相较于一般IF钢,高钛含量IF钢由于钛的存在,易在钛合金化后形成铝-钛复合夹杂,很难去除,导致钢液洁净度变差,影响后期轧材质量。基于现有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相较于普通IF钢,含钛IF钢铸坯75+41评级低、夹杂降级率偏高。
提高超低碳钢洁净度,目前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钢包渣氧化性;
(2)降低RH脱碳后残氧;
(3)RH处理后镇静,促进夹杂上浮去除;
(4)保护浇注,防止二次氧化。
专利CN201210336433公开了一种超低碳、低硅和低氧钢及其冶炼方法,主要强调通过控制RH脱碳后循环时间及镇静时间,来达到对钢液洁净度的控制,其主要问题是技术措施相对单一,推广性受限,具体体现在循环时间≥8min、镇静时间≥20min的控制上,由于各个厂家生产实际情况不一致,若钢包渣氧化性偏高的厂家,其循环时间8min对夹杂的去除效果不够,同时镇静时间20min以上会加重其钢包渣对钢液的二次氧化,最终是其洁净度控制效果:T.O≤0.0030%的铸坯,控制水平较差;
专利CN201610173797公开了一种超低碳钢的冶炼方法,其本质是通过降低钢包渣氧化性,防止钢渣对钢液的二次氧化来达到改善钢水的可浇性,提高钢水洁净度的目的,首钢已能将钢渣氧化性(FeO)降低至5%以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该专利技术措施相对单一,钢包渣氧化性控制只是提高钢液洁净度的一个措施;
专利CN201210087550公开了一种超低碳钢的生产方法,主要采取减少传送过程温降,降低后续RH精炼处理吹氧升温的比率(实质是降低RH脱碳后残氧),同时连铸过程防止增氮异常(实质是保护浇注,减轻二次氧化)这两项措施以改善钢质,技术针对性差,同时普及性不强。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的措施单一、控制性差或针对性差、技术普及性不强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改善含钛IF钢洁净度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改善含钛IF钢洁净度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在0.025%-0.05%,氧含量控制在400ppm-700ppm;
(2)出钢2/3后混冲加入石灰;
(3)电加热工序加热过程中,石灰加入量为3-5kg/t钢;
(4)电加热工序出站前加入铝质改质剂3-4kg/t钢;
(5)真空脱氧完成后间隔5.0~6.0min再加入钛合金;
(6)加入钛合金后的净循环时间为6.0~8.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5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