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藏条件下润湿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27791.1 | 申请日: | 2022-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9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联;任吉田;蒲万芬;杨玉斌;赵金洲;郑玲丽;李勇明;程谦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15/08;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藏 条件下 润湿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条件下润湿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了高温高压自吸‑驱替系统,与高温高压自吸‑驱替系统相连接的原油循环计量系统和地层水循环计量系统;所述高温高压自吸‑驱替系统包括核磁共振仪,放置在核共振仪内部的高温高压岩心加持器;所述高温高压岩心夹持器外设置有环形加热系统;所述原油循环计量系统和地层水循环计量系统包括了带刻度的容器和相连接的循环泵。本发明通过利用原油、地层水两个独立循环系统和核磁共振装置有效减少岩心的末端效应,克服了传统测试方法测试精度不高、无法模拟油藏条件的不足,实现了油藏条件下润湿的原位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藏条件下润湿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润湿性是油气藏储层岩石重要的特征参数之一,它影响孔隙流体的分布状态、决定岩石微观驱替效率,制约采收率方案制定和实施,对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参数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发现越来越多的非常规储层岩石表现出油湿特性,这使得储层的岩石物理相应规律与水湿储层大相径庭。因此,客观评价储层润湿性,为储层渗流机理分析以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国内外学者在分析流体与岩石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评价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如公开号为CN114235641A的提出了一种核磁共振测量岩石润湿性的方法,该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技术,通过离心法与自吸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致密岩石的润湿性。该方法虽然提高了传统自吸法评价润湿性的精度,但是该方法并没有实现油藏条件下的岩石润湿性评价,且实验过程涉及多个离心和自吸过程,不同过程需对岩样反复加卸载,这将破坏岩样的孔喉结构,进而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较大。公开号为CN102393351B专利提出了“油藏条件下岩石润湿性测量方法及装置”,该发明以自吸法为基础,通过高压容器和可视窗来满足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岩石的润湿性。但是该方法忽略了实验过程中残留在管线壁面和岩样表面的吸附油,这使得计量的结果与实际产油和产水量存在偏差(尤其对于微纳米孔喉发育的非常规储层),进而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反映岩样的润湿性特征。
综上,目前润湿性测试方法和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大部分润湿性测试装置没有考虑温度和压力条件,不能还原到油藏的真实情况;②部分润湿性装置过程繁琐,实验过程需要不断对岩样进行加卸载,这导致岩样的微观孔喉结构发生变化,评价结果难以客观的反映岩样润湿性特征;③部分润湿性测试装置测试精度难以满足微纳米孔喉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其忽略了管线和岩心表面附着的残余流体,使得计量结果与岩样的实际的出油和出水情况差异较大。因此,为了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油藏条件下的润湿性特征,亟需提出一种测试精度高且能模型油藏条件下的润湿性测试装置,为储层岩样润湿性的客观认识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条件下润湿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实现在油藏条件(即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客观的评价岩样的润湿性,该装置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能够实现大多数渗流实验的需求。
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藏条件下润湿性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高温高压自吸-驱替系统,与高温高压自吸-驱替系统相连接的原油循环计量系统和地层水循环计量系统;
所述高温高压自吸-驱替系统包括了核磁共振仪(2),放置在核磁共振仪中的高温高压夹持器(1),所述高温高压夹持器(1)外设置有环形加热系统,通过加热装置(3)控制,所述高温高压夹持器(1)与围压控制泵(4)相连接,管路上连接有压力表(5);
优选的,所述原油循环系统包括了原油循环泵(6),与原油循环泵入口连接的地层原油容器(7)和脱气原油容器(8),所述地层原油容器(7)和脱气原油容器(8)均放置在空气循环加热系统(10)中;
优选的,所述地层原油容器(7)连接的有压力控制泵(9),能够有效地为地层原油容器(7)提供流体压力;
优选的,所述地层水循环系统包括了地层水循环系统包括了地层水循环泵(11)和地层水容器(12),所述地层水中间容器放置在空气循环加热系统(1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7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点更新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态人流量统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