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独立负载口的压铸机压射液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26735.6 | 申请日: | 2022-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曾亿山;赵晨;丁伟杰;吕安庆;高干;虢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B22D17/32;B22D17/20;F15B11/04;F15B1/02;F15B3/00;F15B19/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智鼎华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2 | 代理人: | 马子轩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独立 负载 压铸机 液压 系统 | ||
1.一种基于独立负载口的压铸机压射液压系统,包括由油箱(1)、单向插装阀(5)、卸荷溢流阀组、恒压定量泵(3)和伺服电机(4)构成的供油单元,供油单元为增压缸(24)提供液压动力,所述单向插装阀(5)的A油口与恒压定量泵(3)的出油口连接,以及与伺服电机(4)控制端电连接的主控制器(26),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插装阀(5)的出油口分别连接有慢压射单元、快压射单元和增压单元;
所述慢压射单元包括第一电液比例插装阀(9)、第二电液比例插装阀(10)、第三电液比例插装阀(11)和第四电液比例插装阀(36),所述第二电液比例插装阀(10)的A油口和第三电液比例插装阀(11)的A油口均与单向插装阀(5)的B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液比例插装阀(9)的B油口和第二电液比例插装阀(10)的B油口均与增压缸(24)的回油口连接,所述第三电液比例插装阀(11)的B油口和第四电液比例插装阀(36)的B油口均与增压缸(2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液比例插装阀(9)的A油口和第四电液比例插装阀(36)的A油口均与油箱(1)连接;
所述快压射单元包括第一单向阀(25)、第一蓄能器(20)、第五电液比例插装阀(21)和第六电液比例插装阀(22),所述第一单向阀(25)的进油口与单向插装阀(5)的B油口连接,第一单向阀(25)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一蓄能器(20)的进油口、第五电液比例插装阀(21)的A油口和第六电液比例插装阀(22)的A油口连接,第五电液比例插装阀(21)的B油口和第六电液比例插装阀(22)的B油口同时与增压缸(24)的进油口连接;
所述增压单元包括第二蓄能器(23)、液控单向阀(17)、第七电液比例插装阀(15)、第二单向阀(16)和减压阀(14),所述减压阀(14)的进油口与单向插装阀(5)的B油口连接,减压阀(14)的出油口与第二单向阀(16)的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16)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七电液比例插装阀(15)的A油口和第二蓄能器23的进油口连接,第七电液比例插装阀(15)的B油口与增压缸(24)的增压进油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17)的进油口与增压缸(24)的增压出油口连接,液控单向阀(17)的出油口与油箱(1)连接,液控单向阀(17)的K油口与第一电液比例插装阀(9)的B油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独立负载口的压铸机压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定量泵(3)与伺服电机(4)同轴相连,恒压变量泵(3)的吸油口连接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入油口与油箱(1)相连,所述卸荷溢流阀组的进油口接入恒压定量泵(3)与单向插装阀(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独立负载口的压铸机压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溢流阀组包括第一插装阀(6)、开关阀(7)和第一溢流阀(8),所述第一插装阀(6)的A油口与恒压定量泵(3)的出油口连接,第一插装阀(6)的B油口与油箱(1)连接,第一插装阀(6)的C油口同时与开关阀(7)的进油口和第一溢流阀(8)的进油口连接,开关阀(7)的出油口和第一溢流阀(8)的出油口分别与油箱(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独立负载口的压铸机压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慢压射单元与增压缸(24)的回油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7)和第一流量传感器(28),慢压射单元与增压缸(24)的进油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9)和第二流量传感器(30),所述快压射单元与增压缸(24)的进油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31)和第三流量传感器(32),所述增压单元与增压缸(24)的增压进油口相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四压力传感器(33)和第四流量传感器(34),所述增压缸(24)的输出轴端固定设置有位移传感器(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67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硫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伸缩护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