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用铁素体不锈钢及其生产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0880.3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6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姜方;白李国;张荣兴;白峰坤;杨春雷;陈化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华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50;C22C38/00;C22C33/06;C21C5/52;C21C7/00;C21C7/10;C21C7/068;B22D11/00;B22D11/22;B22D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用铁素体 不锈钢 及其 生产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焊接用铁素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该焊接用铁素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
C:<0.03,Si:0.30-0 .50,Mn:0.20-0.80,Mo:0.2-1.0,P:<0.03,S:<0.001,Cr:17.5-18.5,Ti:0.10-0.60,Nd:0.10-0.60,N:0.005-0.015,Ni:0.2-1.1,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接用铁素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该焊接用铁素体不锈钢的生产制造方法,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配料—EAF炉冶炼—LF炉精炼—VOD炉精炼—CC连铸—轧制棒材—退火酸洗
生产过程参数如下:
(1)配料
按照计算成分比例,配合使用廢不銹鋼、铬(钼、镍)合金、石灰及萤石等原材料,配料碱度范围在1.0~2.5,废钢配比40~50%,配料C:2.0~3.0,配料Si:1.5~2.5%,根据合金成分要求,控制S和P等有害元素,在保证出钢成分的同时,根据目标C、N含量配比Ti+Nd含量以获得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析出;
(2)EAF炉冶炼
配料原料按60-70t装入量计算,出钢量按60-70t计算,氧枪侧吹氧气进行脱Si,吹氧量根据Si含量配比进行大致估算,出钢Si:0.1~0.3,出钢温度在1630~1680℃,出钢过程中采用钢-渣混出的方式对Cr进行再回以降低Cr损失,出钢成分要求为:
(3)LF炉精炼
将EAF炉钢水出钢至LF炉中,受钢的自由距控制在1400- 1800 mm,受钢温度范围在1640-1700℃,根据受钢成分及后续吹炼损耗计算并加入低碳铬铁、钼铁及石灰等合金辅料进行成分微调,同时进行顶吹氧气进行脱碳,吹氧量根据受钢C计算得出,吹氧顶端进气压力为1.0 -1.6MPa,氧气流量控制在30-40m3/min,吹氧高度范围在1700 - 1900mm,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为:10-100L/min(升温弱搅),100-1200L/min(吹氧脱碳),LF站出钢温度约1650-1740℃,出钢成分为:
其余为Fe及无法去除元素;
(4)VOD炉精炼
将LF炉钢水出钢至VOD炉中,受钢的自由距控制在1200-1600 mm,受钢温度范围在1670-1740℃,根据受钢成分及后续吹炼损耗计算并加入低碳铬铁、钼铁、硅钙线及石灰等合金辅料进行成分微调,受钢Si0.2,受钢碱度需维持在2.0左右,同时进行真空吹氧进行脱碳,吹氧量根据受钢C计算得出,吹氧顶端进气压力为1.0-1.5MPa,氧气流量控制在32-45m3/min,吹氧高度范围在1400 - 2000mm,钢包底吹氩气流量控制为:100-150L/min(弱搅),500-1200L/min(强搅),VOD站出钢温度约1650-1740℃,出钢成分为:
其余为Fe及无法去除元素;
(5)CC连铸
首炉中包温度控制范围为1540 -1555℃,拉速控制0.8-1.3m/min;
非首炉中包温度控制范围为1535-1550℃,拉速控制0.8-1.3 m/ min;
中包钢水过热度控制范围:20-40℃
结晶器水量:1500-1600L/min;
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230-370A;
结晶器电磁搅拌频率:2.5-4.0Hz;
二冷阶段采用中弱强度冷却,比水量设置在0.2-0.5L/kg,钢坯矫直后需缓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华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华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08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