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玉米根际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MLR-H8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0573.5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5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德;陈心宇;吴瀚翔;夏信瑶;韦秋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G7/06;A01G13/00;A01G22/20;A01N63/20;A01P3/00;A01P21/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智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9 | 代理人: | 朱双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双向 霍尔 德氏菌 mlr h8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玉米根际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MLR‑H8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MLR‑H8,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903;该菌株能够高效抑制禾谷镰孢菌丝生长,抑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同时对核盘菌、齐整小核菌、拟轮枝镰孢等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广;其生防制剂培养简单,可为开发玉米茎基腐病的高效生物菌剂、菌肥、种子处理剂提供新材料;该菌对人、畜安全,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适合开发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玉米根际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MLR-H8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在中国导致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腐霉菌属(Pythium spp.)。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是引起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能够侵染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茎、茎基部和根部等部位。由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基腐病不仅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还会产生大量毒素威胁人畜健康,严重影响玉米产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上通过种子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但现有化学种衣剂活性成分种类较少、持效期较短等原因,导致植株生长后期土传病害防治效果不佳,因而有待开发新的防治措施。根际是受植物影响最为强烈的微域环境,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生态位。根际作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直接界面,对植物健康极其重要。存在于植物根际且对于植物起到有益作用的细菌被称为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GPR),这些根际细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改善植物抗病性,是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已经被广泛用做农用生物菌剂,在生物防治和促生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以及植物致病菌产生的有害代谢物可能会抑制生防、促生菌的定殖,进而限制微生物菌剂的效果。伯克霍尔德氏菌具有一定的药物耐受性,同时具有降解多种有害物质的特性。
目前对于伯克霍尔德氏菌株(Burkholderia spp.)的生物防治研究已有一定成果,王琪等人发现伯克霍尔德氏菌GD17可有效促进黄瓜幼苗生长以及耐旱性;王俊凯等人发现绿木霉ZT05与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ZB155互作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显著增强;章嘉会等人研究发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JK-1和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JK-4可显著促进小麦、黄瓜的生长。由于菌株作为纯培养体,个体的特异性比较强,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不断地挖掘新的菌株资源,进行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于玉米土传病害镰孢茎基腐病(由禾谷镰孢引起的)生物防治方法的空缺,提供一株玉米根际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MLR-H8及其应用。该菌株MLR-H8分离自抗性玉米品种GZL455根际,对病原菌禾谷镰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活性。
本发明的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MLR-H8采集自吉林省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试验基地玉米抗性品种GZL455根际土壤,经分离纯化后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05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