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微粉粘度测试样品的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6905.2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8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文;刘松;纪言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5/92 | 分类号: | B01F35/92;B01F35/42;B01F35/221;G01N11/00;G01N1/44;B01F101/23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乐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30 | 代理人: | 曹进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微粉 粘度 测试 样品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微粉粘度测试样品的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包括加热槽、控制器、样品杯a和样品杯b,加热槽的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加热槽内设有电加热丝,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器、实际值显示器、电源开关a、循环加热按钮和参数设定键,控制器内部设有PLC板a,PLC板a通过线路与显示器、实际值显示器、电源开关a、循环加热按钮、参数设定键和电加热丝相连接,加热槽上方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一端套在固定支架上,另一端与搅拌机构相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误差大和降低人工劳动的效果,主要应用于硅微粉粘度测试样品制备方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硅微粉粘度测试样品的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硅微粉广泛应用于环氧塑封料、胶黏剂、覆铜板、陶瓷、电工等行业,其中环氧塑封料、胶黏剂行业对产品粘度要求非常苛刻,而现行的粘度检测方法中,其制样过程复杂,需要将定量好硅微粉、树脂提前用烘箱加热到固定温度,加热后将样品取出,将硅微粉倒入树脂中,使用玻璃棒将其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人员的搅拌手法和搅拌时间控制包括环境温度等都会对粘度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导致粘度测试结果准确性、重复性都很差,无法满足硅微粉粘度控制的需求,急需一种合理、准确的样品制备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种硅微粉粘度测试样品的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微粉粘度测试样品制备装置,包括加热槽、控制器、样品杯a和样品杯b,所述的加热槽的上部设有进液管,所述的加热槽的下部设有出液管,所述的进液管上设有密封接头a,所述的出液管上设有密封接头b,加热槽内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的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器、实际值显示器、电源开关a、循环加热按钮和参数设定键,控制器内部设有PLC板a,所述的PLC板a通过线路与显示器、实际值显示器、电源开关a、循环加热按钮和参数设定键。
本发明的核心改进为在加热槽上方设有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有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一端套在固定支架上,另一端与搅拌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升降螺母,升降螺母用于使固定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可以通过调节升降螺母来调整搅拌机构的高度,所述的加热槽的上方设有两个圆形杯孔,样品杯a样品杯b置于圆形杯孔中,所述的加热槽的上部设有传感器外壳,所述的传感器外壳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PLC板a相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温度传递给PLC板a,然后在实际值显示器上显示。
搅拌机构是本发明的核心组件之一,搅拌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控制器和电源开关b,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电源和PLC板b,所述的壳体的下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轴下部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搅拌叶片用于物料均匀搅拌,所述的电源与PLC板b,所述的PLC板b分别与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电源开关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
优选地:为了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的左侧圆形杯孔的四周设有一组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的中间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的样品杯a上部为方形,下部为圆柱形,其中样品杯a的上部设有一组通孔,所述的通孔的位置与限位柱相对应,所述的限位柱套在通孔内。
优选地:样品杯a和样品杯b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上述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进液管中注入足量的水,水位线距离加热槽上方1.5-2.5cm,此时用密封接头a将进液管密封;
(2)打开电源开关a,通过参数设定键设定好控制温度后再打开循环加热按钮进行循环加热;
(3)等待20-30分钟,加热槽中的水温达到设定的温度;
(4)向样品杯a中加入定量的树脂,然后将样品杯a放入左侧的圆形杯孔中并使限位柱插入通孔中形成初步固定,然后通过固定螺栓与限位柱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6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