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组织给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615718.2 | 申请日: | 2022-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1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许永松;李飞;郭琦;吴健;秦川;穆磊;崔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A61M5/168;A61M5/1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 |
| 地址: | 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包括:给药泵,其包括两个给药模块,两个给药模块分别具有两个药物供应口;导管,其具有两个流道,导管的近端的两个流道的端口分别对应连接至两个药物供应口;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其设置于导管的远端,第一端口控制部件具有分别与导管的两个流道的端口对应的分支阀口;分支阀口借由流体压力打开而借由弹性复位而密合;给药针,其近端连接至导管的远端,给药针具有位于近端区域的容置段以及位于远端区段的释放段,释放段伸入至脑组织的病灶区域,释放段的管壁上设置有沿轴向间隔排布的释放孔;致混部件,其构造成适配于容置段内部的外形以设置于容置段内;致混部件的内部构造成交互贯通的蜂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
背景技术
脑组织肿瘤,尤其恶性肿瘤,如胶质瘤,是脑部疾患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用于治疗脑组织肿瘤的传统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术、放化疗治疗等,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已证明有效,但治疗手段单一,另外,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对包括脑组织本身在内的人体组织具有较大的侵害性,例如,反复生长的胶质瘤导致切除术的多次实施,而多次实施切除术造成对脑部组织的较大侵害,再例如,高频次的放化疗会对正常的脑组织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产生所不希望的极大的损伤。
向病灶组织、部位输送药物以进行靶向治疗的手段已应用于临床,例如,利用导管伸入至血管内壁的血栓处而向血栓释放溶栓药物以降解血栓能够有效避免血管栓塞。然而,由于脑组织存在血脑屏障,将药物输送到脑肿瘤所在区域的血管难以直接达到给药的目的,且对人体的全身血管造成损害。
为突破血脑屏障,达到直接向脑肿瘤组织给药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增强给药系统,该增强给药系统包括:给药针、导管以及给药泵;给药针穿入患者颅内的病灶组织(肿瘤组织),给药针尾部通过固定板定位固定,给药泵置于人体外,导管连接至给药泵与给药针之间。给药泵通过导管持续且定量和/或定时向给药针输送药物,而给药针将药物直接输送至病灶组织,进而能够有效突破血脑屏障,实现了靶向治疗的目的,尤其有利于在非手术期间、非放化疗期间持续、长期治疗。
为不限于在医疗机构使用,且能够方便随身携带,通常将导管配置成柔性管,并且根据使用习惯可截取任意长度,以方便人体容置给药泵并为给药泵换药,例如,将给药泵放置于人体胸前的收纳袋内,再例如,将给药泵放置于人体背部的收纳袋内,再例如,甚至将给药泵置于人体的腹部皮下。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给药系统由于采用单导管单流道输送药物,且给药的启停以及给药量由位于导管的近端的给药泵控制,而导管的远端开放,导致在输送药物方面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导管的远端开放,导管远端的振动(如,头部的晃动)可能导致药物以所不希望的流量从给药针流出。
2、公知地,微量、平稳给药对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然而,由于导管为柔性导管,且导管的远端开放,若导管受挤压,导管内的压力传导会迫使药物不受阻的从给药针涌出,进而对脑组织造成冲击。
3、当需要将两种药物混合后给药时,最小给药量受到限制,且给药计量越小,两种药物的混合比例精度越差,其原因在于导管内始终需要存留药物,且导管具有相当大的容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脑组织给药系统,包括:
给药泵,其包括两个给药模块,两个所述给药模块分别具有两个药物供应口;
导管,其具有彼此相隔的两个流道,导管的近端的两个所述流道的端口分别对应连接至两个所述药物供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5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