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5675.8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华;黄海珍;吉顺文;祁敏敏;羊海东;韩红;谢灿灿;邹宏亮;丁国章;胡浩;郭晨;仲伟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1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源异构 数据 河床 三维 模型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获取输入数据,所述输入数据包含测量横断面数据和DEM数据;
通过获取到的所述输入数据进行检测和河床识别并建立初始模型;
进行异构数据三维标准矢量处理数字化处理河床采样量比点Sl;
重组向性采样向量;
计算SN坐标和Cx处理;
对计算出的SN坐标进行线性插值;
将线性差值后的结果转换回真实笛卡尔乘积下的河床地形点云;
将转换得到的河床地形点云与所述DEM数据合并形成新DEM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输入数据的具体方法为:
对获取到的所述输入数据,按照需要使用多元异构数据形成统一数据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获取到的所述输入数据进行检测和河床识别并建立初始模型的具体方法为:
挑出每个横截面、纵截面的最低点作为初始离散值,左右河岸高程数据从所述DEM数据中提取,建立初始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异构数据三维标准矢量处理数字化处理河床采样量比点Sl的具体方法为:
过滤初始模型基准点的坐标,使用三次线差拟合过滤后的初始模型基准点,用多个彼此之间等距的顶点河床采样Sl,以参数化、批量化生成序列化S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组向性采样向量的具体方法为:
使用三次样条参数化代表河岸的点序列,将河岸线河床采样量比点Sl更细的等距顶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SN坐标和Cx处理的具体方法为:
计算相邻顶点Sm和Sm+i处的法向量,组成Sm采样段的河床地形采样可视范围+i,在可视范围内计算所有河岸的平均距离指向Sl作为对应于河床的左右岸宽度[Sn,Sn+i],然后计算可视区捕获的每个横截面点的(s、n)坐标,实现Cx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计算出的SN坐标进行线性插值的具体方法为:
以-2=n=+2和0=ss最大值的规则河道内所有横截面点的(s、n、z)坐标m获得以无因次量网格体表示河床地形的光栅或常规网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线性差值后的结果转换回真实笛卡尔乘积下的河床地形的具体方法为: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获取拟合线性贝塞尔曲线内的任意点的笛卡尔坐标(x、y)的计算函数,
P(t)=(1-t)2S0+2t(1-t)S1+t2S2
Xt(s)=P(t)—WWiyt(s)
其中,Xt(s)和yt(s)表示法向量n与Sl的交点的笛卡尔坐标,WWi表示与Sm采样段样点相关的1/2河床宽度[Smi,Smi+1],即任意点所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河床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转换得到的河床地形点云与所述DEM数据合并形成新DEM数据的具体方法为:
校正数据DEM数据中左右河岸之间以及河床之间的元素,与生成的所述河床地形点云合并,形成所述新DE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56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