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脐带缆及海底光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08842.6 | 申请日: | 202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顾春飞;牛学超;邱兴宇;顾浩然;陈紫薇;陈珍珍;陆建佳;谢书鸿;蔡炳余;刘利刚;陈杰;朱井华;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2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子辉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非金属 铠装杆 接续 方法 脐带 海底 光缆 | ||
1.一种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待接续的两个非金属铠装杆(41);
S2、将每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至少一端留取长度为a的非金属纱(411),所述非金属纱(411)未浸润树脂(413),且表面未包裹护套层(412);
S3、将两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其中之一的外壁套装外套管(414);
S4、将两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非金属纱(411)穿插对接,形成对接部位;
S5、在所述对接部位浇灌树脂(413),对所述树脂(413)依次进行热固和冷却;
S6、将所述外套管(414)移动至所述对接部位,对所述外套管(414)进行热缩,使所述外套管(414)变为护套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10cm~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浇灌树脂(413)的方式具体为:在所述对接部位安装树脂注塑工装(20),将树脂(413)从所述树脂注塑工装(20)的树脂注塑通道(21)浇灌至所述对接部位,所述热固的温度为150℃~350℃,所述热固的时间为2min~10min,所述冷却的方式为气吹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414)的长度为15cm~30cm,所述外套管(414)的内径比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外径大3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所述外套管(414)移动至所述对接部位的中间位置,所述热缩的方式为使用热烘枪进行热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第一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通过盘绕在铠装绞盘(30)上的方式生产,在第一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生产结束前,将第一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尾端拉出1m~3m的待接续段,将所述待接续段从所述铠装绞盘(30)上卸下,将第二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盘绕在另一个铠装绞盘(30)上,并将第二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一端也拉出1m~3m的待接续段,与第一个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待接续段接续,所述步骤S2中的非金属纱位于所述待接续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铠装杆的接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单根接续间距不小于3~5个绞制节距,所述绞制节距为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在脐带缆的内护套(43)上的绞制节距。
8.一种脐带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被层(42)、位于所述外被层(42)内部的内护套(43)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续方法得到的非金属铠装杆(41),以及位于所述内护套(43)内部的动力单元(44)、第一光纤单元(45)、地线(46)、粘性填充材料(47)和控制单元(48),所述动力单元(44)、所述第一光纤单元(45)、所述地线(46)和所述控制单元(48)均通过所述粘性填充材料(47)粘接固定在所述内护套(43)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脐带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的密度小于或等于2.0g/cm3、断裂强度大于或等于1500MPa、延伸率为2%~5%、吸水率小于或等于0.3%/7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脐带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铠装杆(41)沿所述外被层(42)的内壁周向布置有至少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未经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88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