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及砼支撑体系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08724.5 | 申请日: | 202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7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帅;王诗昆;姜如英;汤文军;张学进;徐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液压 伺服 防护 装置 支撑 体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包括:两个中间具有凹槽的嵌塞件,两个所述嵌塞件的两端通过螺杆连接形成一抱箍结构。一种砼支撑体系,包括:底座和升降设备,所述底座设置于围檩上,所述升降设备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安装槽内,另一端连接砼支撑,且所述底座顶端与砼支撑顶端之间设有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及砼支撑体系中,楔形的防护装置有效避免了千斤顶突然失压破坏后,砼支撑直接作用撞击在砼底座上发生损坏,造成工程事故。本砼支撑体系中千斤顶伺服系统与底座固接,不易受到偏压而破坏失效;单个千斤顶的伺服控制难度低,降低了整体实施难度;结构回筑时,砼支撑不需要切割,拆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及砼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政地下结构基坑施工中砼支撑多采用多个活动式千斤顶协同施加轴力来进行支撑。施工流程:首先单层土体开挖至支撑标高位置;其次绑扎钢筋、立模板、现浇混凝土;再次对钢筋混凝土支撑进行拆模和养护;最后安装液压千斤顶伺服系统、调设参数、钢筋混凝土支撑开始工作。缺点是:绑扎钢筋、立模板、现浇混凝土、拆模、养护过程繁冗,钢筋混凝土支撑达到设计使用强度需要较长时间;同时液压系统包含多个活动式千斤顶,施加轴力时协同控制较困难,且多个千斤顶因非轴向受力容易产生偏心受压从而破坏和失效,而且对千斤顶没有任何防护,若其失效或破坏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多个千斤顶的砼支撑,施工时间长,多个千斤顶系统控制困难,且对千斤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包括:两个中间具有凹槽的嵌塞件,两个所述嵌塞件的两端通过螺杆连接形成一抱箍结构。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凹槽为内凹的弧形凹槽。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嵌塞件为由外侧向内侧的厚度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砼支撑体系,包括:底座和升降设备,所述底座设置于围檩上,所述升降设备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安装槽内,另一端连接砼支撑,且所述底座顶端与砼支撑顶端之间的所述升降设备上套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座为由围檩端到砼支撑端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梯型。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槽内预埋有连接螺栓,所述升降设备端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匹配的螺栓孔。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底座为砼底座,且所述底座与围檩一体浇筑而成。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升降设备为千斤顶,且所述千斤顶连接有伺服控制系统。
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槽为贯通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及砼支撑体系中,楔形的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传力作用,有效避免了千斤顶突然失压破坏后,砼支撑直接作用撞击在砼底座上发生损坏,造成工程事故;同时,借助楔形防护装置可以控制支撑与底座间距,对失压破坏后的千斤顶进行拆卸更换。本砼支撑体系中,千斤顶伺服系统通过与底座固接,其受力与砼支撑轴线重合,不易受到偏压而破坏失效;且单个千斤顶的伺服控制难度低,也不需要考虑协同控制,大大降低了整体实施难度;结构回筑时,砼支撑不需要切割,拆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体化液压伺服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砼支撑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砼支撑体系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8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轮对激光除锈机
- 下一篇: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