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路LED灯亮度和色温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03668.6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肖兴朝;杨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H05B45/20;H05B45/325;H05B45/30 |
代理公司: | 广东柏权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98 | 代理人: | 娄静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亮度 色温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路LED灯亮度和色温的控制方法,包括暖白双路灯带、白光亮度驱动电路和暖光亮度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白光亮度驱动电路和暖白双路灯带的正极电连接,通过暖光亮度驱动电路和暖白双路灯带的负极电连接;向白光亮度驱动电路输入第一PWM信号,并向暖光亮度驱动电路输入第二PWM信号,通过PWM0和PWM1来同时调节白光和暖光的不同比例,进行色温调控暖白双路灯带;本发明采半桥自举驱动芯片做驱动全桥控制4个MOS功率管,通过PWM0和PWM1双路PWM信号控制实现大功率LED灯亮度和色温同时双向控制调节,由于半桥自举驱动芯片内部逻辑处理器相互闭锁功能杜绝控制器输出上下功率管同时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的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路LED灯亮度和色温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功率双路LED灯亮度和色温驱动控制大多数采用分立元件做驱动MOS管控制;在专利CN202110365310.3中,也采用开关分段的方式,对LED灯进行调光和调色。因此,在成本上需要设置大量的开关器件,而大量的开关器件有需要对应的开关管进行驱动,开关管的压力会增大,开关管不仅要起到调节光亮和色温的功能,还需要具有开关信号,这会增多MOS管的数量,也就导致了发热大,开关管容易烧坏,同时,因为分段控制导致了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路LED灯亮度和色温的控制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的情况。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路LED灯亮度和色温的控制方法,包括暖白双路灯带、白光亮度驱动电路和暖光亮度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白光亮度驱动电路和暖白双路灯带的正极电连接,通过暖光亮度驱动电路和暖白双路灯带的负极电连接;
向白光亮度驱动电路输入第一PWM信号,并向暖光亮度驱动电路输入第二PWM信号,通过PWM0和PWM1来同时调节白光和暖光的不同比例,进行色温调控。
优选的,所述白光亮度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第一极性电容;其中,
第一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入端和高端悬浮电源端并联连接第一二极管;
第一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的高端输出HO信号端连接并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一电阻,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和第一MOS管的源极电连接;
第一极性电容并联于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
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的低端输出LO信号端连接并联的第二三极管和第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和第二MOS管的源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暖光亮度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第四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二极性电容;其中,
第二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的电源输入端和高端悬浮电源端并联连接第四二极管;
第二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的高端输出HO信号端连接并联的第五二极管和第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栅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电容和第三MOS管的源极电连接;
第二极性电容并联于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漏极;
第二半桥自举驱动芯片的低端输出LO信号端连接并联的第六三极管和第四电阻,第六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电容和第四MOS管的源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白光亮度驱动电路的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阿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3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