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应用、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00272.6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5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任彪;宗雅文;程磊;周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5/06 | 分类号: | A61K45/06;A61K31/366;A61K31/357;A61K31/496;A61K31/4196;A61K31/417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口腔 联用 药物 应用 试剂盒 | ||
本发明属于生物与新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应用、试剂盒,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包括有效量的青蒿素和唑类抗菌药物。青蒿素可为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素琥酯和双氢青蒿素等各种结构类似物。唑类抗菌药物可为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和咪康唑等各种结构类似物。本发明通过联用青蒿素和唑类抗菌药物,降低单药用量、减少用药毒性,同时能有效抑制口腔鳞癌细胞活性。本发明避免了治疗口腔鳞癌传统化疗药物的器官毒性,联用药物均为临床一线用药,低量的青蒿素和唑类联用高效地抑制了口腔鳞癌细胞活性,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与新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应用、试剂盒。
背景技术
口腔鳞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病超过37万例,死亡超过17万例。口腔鳞癌患者的语言、吞咽和听力等生理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但是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不足且易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50%。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是口腔鳞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但放疗并发症较多,化疗也常常引发耐药和器官毒性。因此,亟需治疗口腔鳞癌的低毒、低耐药的新药。
被誉为“中药献给世界的礼物”的青蒿素提取于黄花蒿,是一类倍半萜内酯类物质。2015年,屠呦呦凭借青蒿素抗疟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自19世纪70年代,屠呦呦团队研发了一系列青蒿素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和青蒿素琥酯。过氧桥基团是青蒿素及衍生物抗疟的官能团,靶向疟原虫的膜系结构,断裂后产生大量活性氧。此外,青蒿素还具有抗菌和抗肿瘤的活性。抗肿瘤方面,现有技术发现青蒿素及衍生物可以上调肺癌细胞内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内呈现铁过载。双氢青蒿素可以提高细胞内铁含量,从而增加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抗口腔鳞癌方面,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但实验结果高于临床抗疟安全用量。由于青蒿素存在可溶性差的缺点,因此需要通过药物联用达到低量、增效的作用。
唑类是广谱的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羊毛甾醇14-α-甾醇脱甲基酶,从而阻断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唑类药物可以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咪唑类包括咪康唑、益康唑和酮康唑,三唑类包括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但是由于药物N原子与宿主细胞色素P450的铁原子配位结合,唑类药物一般具有明显的肝、肾器官毒性。除了抗菌,伊曲康唑可以通过增加鼻咽癌细胞内过氧化物的累积、消耗谷胱甘肽来诱导铁死亡。咪康唑可以激活铁死亡关键因子Nrf2调控膀胱癌细胞内活性氧的累积。但除了伊曲康唑,尚未有其他唑类抗口腔鳞癌的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口腔鳞癌治疗药物效果不佳,且口腔鳞癌化疗毒性大,青蒿素、唑类药物抗口腔鳞癌单药用量高、副作用强。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尚未有联用青蒿素和唑类药物抗口腔鳞癌的研究,二者结合机制尚不清楚。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青蒿素和唑类药物均为临床一线用药,联用较研发新药更易进行临床转化,且避免了化疗药物的毒性和诱导耐药性,为治疗口腔鳞癌提供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所述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的联用药物包括有效量的青蒿素和唑类抗菌药物。
进一步,所述青蒿素为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素琥酯和双氢青蒿素或其他结构类似物。
进一步,所述唑类抗菌药物为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和咪康唑或其他结构类似物。
进一步,所述代表性药物双氢青蒿素的有效量为5μg/mL。
进一步,所述代表性唑类抗菌药物咪康唑的有效量为1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0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