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边生成对抗网络的线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6530.8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4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田昕;饶佳豪;肖滢;刘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3/40 | 分类号: | G06T3/40;G06T5/00;G06T5/50;G06N3/0464;G06N3/048;G06N3/0455;G06N3/0475;G06N3/09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边 生成 对抗 网络 扫描 图像 分辨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边生成对抗网络的线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多层卷积组成的去噪生成网络Gr和Gc;
步骤2,构建与去噪网络相匹配的鉴别网络Dr和Dc;
步骤3,构建编码-解码器构成的融合生成网络Gf;
步骤4,构建与融合生成网络相匹配的鉴别网络Df;
步骤5,构建双边生成对抗网络G,将去噪生成网络Gr和Gc并行连接到融合生成网络Gf从而得到双边生成对抗网络G,其中鉴别网络Dr,Dc,Df分别与Gr,Gc,Gf保持对抗关系;
步骤6,在步骤5得到的双边生成对抗网络G中输入线扫描图像Rin,Cin,输出不含噪声的图像Gr(Rin)、Gc(Cin)和最终输出的高分辨率图像SR。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边生成对抗网络的线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噪生成网络Gr和Gc均包括8个3*3卷积层,前7个卷积层的通道数均为32,最后一个卷积层的通道数为1,每个卷积层后面都紧跟一个归一化层,每个归一化层后面都紧跟一个线性整流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边生成对抗网络的线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网络Dr和Dc均包括6个卷积层,每个卷积层的大小均为3*3,步长为1、2交替,通道数初始为64、64、128、128、256、256;每个卷积层后面均紧跟一个归一化层,每个归一化层后面都紧跟一个参数化线性整流层,最后的参数化线性整流层中,加入一个通道数为1024的全连接层、LeakyReLU层、通道数为1的全连接层,最终输出一个标量,该标量衡量了图像真假的概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边生成对抗网络的线扫描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编码器包括两条支路,每条支路包括dcn个反卷积层,dcn的大小为:
dcn=log2(r)
其中r为超分辨率的倍数;
每个反卷积层后面紧跟一个归一化层,每个归一化层后面都紧跟一个线性整流层,每条支路的最后一个反卷积层后面的ReLU层则连接4个残差段,其中每个残差段包括2个残差基本块,残差基本块通过跳跃连接影响输出,它的输出公式可表示为:
F1=ReLU(BN(f3*3(x)));
Fout=ReLU(BN(f3*3(F1))+x)
其中,Fout为残差基本块的输出,x为残差基本块的输入,f3*3表示3*3的卷积操作;在每个残差段之间引入融合模块,它能将两条支路的信息充分融合,它是双输入双输出结构,其输出公式为:
y1=ReLU(BN(f3*3(concat(x1,x2))))
y2=ReLU(BN(f3*3(x2)))
其中x1,x2表示输入,concat表示在通道维度拼接;
编码器共有4个残差段,因此包含4个融合模块,最后一个融合模块的输出y1为编码器输出;
解码器包括4个3*3卷积层,他们的通道数分别为64、32、16、1,同样的,每个后面紧跟一个归一化层,每个归一化层后面都紧跟一个线性整流层;
将编码器输出输入解码器中可得到最终生成的图像S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65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