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薯淀粉分级颗粒的分离纯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91352.X | 申请日: | 202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3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凌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8B30/04 | 分类号: | C08B3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马欢欢 |
| 地址: | 221131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薯 淀粉 分级 颗粒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淀粉分级颗粒的分离纯化方法,属于淀粉纯化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配制淀粉悬浮液、自然沉降、逐级转移、获取小粒径淀粉、逐级转移、获取中粒径淀粉和大粒径淀粉、脱水烘干并保存。本发明所述的分离纯化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无需有害试剂、成本低,对不同粒径淀粉颗粒的分离纯化效果好,且淀粉无损伤;有利于深入研究甘薯不同粒径淀粉的特性,还能够提高甘薯淀粉在产品加工领域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淀粉纯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薯淀粉分级颗粒的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工业和食品原料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种植范围十分广泛。甘薯淀粉产量较高,适宜加工多种产品,包括薯干、甘薯淀粉、粉丝、粉条、粉皮等。传统观念认为,加工淀粉产品对甘薯的要求只是淀粉产量高,但是最新研究表明,磷含量、淀粉特性和淀粉粒径等品质指标同样重要。其中,粒径较小的淀粉粒支链淀粉链长更短,适用于加工粉条;粒径较大的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和相对结晶度更高,更抗消化,适用于改善人类日常饮食结构。因此,为了实现甘薯淀粉的高效利用,需要根据粒径大小对甘薯淀粉进行分离纯化。
由于甘薯淀粉粒的粒度分布较为密集,因此纯化甘薯大、中、小淀粉粒存在一定的困难。现阶段关于纯化不同大小淀粉粒的方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如下:①有研究报道选择过筛法大量纯化甘薯大、小淀粉粒,但是由于筛网通常是编织而成,因此网眼大小不均一,导致过滤过程中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分散程度不均匀,纯化效果很差;②甘油离心法能够较好的纯化玉米淀粉粒,但是还未应用于甘薯小淀粉粒的分离纯化,且该方法需离心,因此每次只能够纯化少量的样品,不利于工业化快速大量生产;③自然沉降法已被应用于大麦、小麦、莲藕和板栗等淀粉的大小分离,但是自然沉降法更适用于大小差异明显(粒度分布松散)的淀粉颗粒;已有使用自然沉降法纯化甘薯大、中、小淀粉粒的报道,但是其所建立的分离体系(40g淀粉+2L水)和使用的纯化容器(9cm内径量筒)难以将淀粉充分纯化,且纯化效果的主要呈现形式D50只能代表中位值,不能表示平均粒径(Jointeffectsof granulesizeanddegreeofsubstitutiononoctenylsuccinatedsweetpotatostarch granulesasPickeringemulsionstabilizers。J.Agric.FoodChem.2018,66,17,4541-4550。),对纯化效果的说服力不够。因此亟需建立一种针对甘薯大、中、小淀粉粒的纯化方法,旨在快速分离纯化甘薯不同大小的淀粉粒,获得纯度较高的大、中、小淀粉粒,实现对甘薯淀粉特性的精准解析和充分高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薯淀粉分级颗粒的分离纯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充分、有效的分离纯化不同粒径的甘薯淀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淀粉分级颗粒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淀粉与水混合获得第一淀粉悬浮液;所述原淀粉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40~60)g:10L;
2)将所述第一淀粉悬浮液进行第一自然沉降、收集上部40%~60%体积的清液后,补水至初始体积;所述第一自然沉降的时间为2~3h;
3)重复步骤2)的操作15~20次,将收集的清液合并获得第一澄清液,剩余浑浊体系为第一浑浊液;
4)将步骤3)获得的第一澄清液离心,收集沉淀,将无水乙醇与所述沉淀混合、脱水后,离心收集固相物,干燥、过筛获得小粒径淀粉;
5)向步骤3)中所述的第一浑浊液中补水至初始体积,进行第二自然沉降,收集上部40%~60%体积的清液;所述第二自然沉降的时间为1~1.5h;
6)重复步骤5)的操作10~15次后,将收集到的清液合并获得第二澄清液;剩余浑浊体系为第二浑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未经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1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防刮油印刷设备
- 下一篇:内容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