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精细仿真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88635.9 | 申请日: | 202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权;李林安;苏伟;廖立坚;周俊龙;郑媛媛;刘习军;刘祥君;宋威;耿文宾;林鸿洸;张帅;温旭明;孙士刚;蔡送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5;G06F30/23;G06F111/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浆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0 | 代理人: | 王龑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桥 行车 安全 旅客 舒适 评价 精细 仿真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精细仿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桥梁结构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建立高速列车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建立旅客人椅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建立完整的人‑车‑桥耦合仿真系统;建立轨道随机不平顺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块;建立桥梁结构损伤致轨道附加不平顺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块;建立高速列车和轨道在轮轨接触面的耦合动力关系;得到高铁桥梁结构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安全评价指标数字孪生计算模块;得到桥梁结构损伤与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定量映射关系。本发明解决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精准映射建模、设计、分析、诊断、决策的底层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精细仿真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2021年底,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已达4万公里,桥梁结构在大多数高铁线路中占比超过50%。随着高速铁路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穿越地震带、极端气候及地质状况不佳等特殊区域,势必造成桥梁结构桥墩沉降、梁端转角、梁体错台、支座变形等多种变形损伤模式。基于轨道-桥梁层间力学与变形协调作用,这些变形大多会映射至轨面,引起附加轨道不平顺,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桥梁结构变形是影响轨面几何形态极其关键的因素之一。
由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病害多样性和工况时变性等特点,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手段跟不上其发展的需求,致使车辆结构服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研究其中蕴含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解决这些工程问题,提升高铁线路的服役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当前学者研究时,大多依赖于多类型商业软件的组合运用,还没完全适用的自主一体化的精细仿真计算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很有必要研究出一套自主可控的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精细仿真计算方法,用以系统解决准确模拟综合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及桥梁构件损伤致轨道附加不平顺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精细仿真计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精细仿真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高铁桥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评价精细仿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桥梁结构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
B.建立高速列车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
C.建立旅客人椅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
D.建立完整的人-车-桥耦合仿真系统;
E.建立轨道随机不平顺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块;
F.建立桥梁结构损伤致轨道附加不平顺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块;
G.建立高速列车和轨道在轮轨接触面的耦合动力关系;
H.基于轨道随机不平顺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块、桥梁结构损伤致轨道附加不平顺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块,得到高铁桥梁结构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安全评价指标数字孪生计算模块;
I.基于高铁桥梁结构上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安全评价指标数字孪生计算模块,得到桥梁结构损伤与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定量映射关系。
更进一步的,步骤A建立桥梁结构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桥梁结构的组成构件;
然后,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桥梁结构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
再后,组成构件的几何尺寸输入采用自定义任意截面输入;
最后,桥梁结构中的支座采用六方向支承弹簧进行模拟。
更进一步的,步骤B建立高速列车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不同的高铁列车建立不同自由度的高速列车数字孪生仿真计算模型;
然后,不同自由度高速列车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原理建立振动运动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86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