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86077.2 | 申请日: | 202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雷;王晶;肖敏;张腾;刘嘉晨;蒋明君;尹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山东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4U20/87 | 分类号: | B64U20/87;G01C11/00;B64U20/80;B64D47/08;B64D47/00;B64U101/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袁锦波 | 
| 地址: | 25001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遥感技术 生态 环境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动力机构、安装板、调整部以及用于监测的遥感测量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和遥感测量机构均设于安装板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调整部运动;所述调整部包括两个以上带动遥感测量机构产生位移的一号伸缩杆;本发明通过对无人机的倾斜状态进行判断,并对遥感测量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遥感测量机构保持平稳状态,从而使得遥感测量机构的晃动程度较小,避免遥感测量机构出现较大程度的晃动,保证遥感测量机构的镜头不会出现较大偏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简称无人机技术,该项技术基于无线设备对飞行器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空间信息测量,获取相应信息数据的一种先进技术手段。该项技术主要由无人机飞行器平台设备以及高精度的数码传感设备,与GPS定位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共同组成。在该项技术中,实现了GPS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充分融合,并借助信息通讯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高精度的开展测量,因此,无人机遥感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诸多领域当中。
但是,当前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其状态还不是非常平稳。无人机本身机体较轻,当飞行到一定高度时,由于高空风力对无人机飞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其飞行状态很不稳定,会影响到无人机拍摄影像的清晰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动力机构、安装板、调整部以及用于监测的遥感测量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和遥感测量机构均设于安装板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调整部运动;
所述调整部包括两个以上带动遥感测量机构产生位移的一号伸缩杆;
所述无人机上设有测量无人机水平位置的电子水平仪,所述无人机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受电子水平仪的信号并控制动力机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于安装板上带有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腔中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上设有铁质的移动块,所述套筒上设有带动移动块移动的电磁铁,所述移动块和套筒之间设有用于移动块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的内腔与一号伸缩杆的内腔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气管的中端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遥感测量机构通过万向节安装于安装板的底部,所述遥感测量机构为高光谱成像仪。
优选的,所述调整部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上且用于带动调整部转动的转盘,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带动转盘转动的齿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带动齿轮转动的电机。
优选的,所述调整部还包括两个以上设于无人机上的二号伸缩杆,所述二号伸缩杆与一号伸缩杆一一对应且通过气管连通其内腔,所述二号伸缩杆上设有调整无人机倾斜程度的配重块。
优选的,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所述二号伸缩杆之间设有连接绳。
优选的,所述调整部还包括设于二号伸缩杆上的螺杆、设于无人机上与二号伸缩杆对应的两个以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同心设置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以及产生风力的扇叶。
优选的,所述转动件为单向旋转的飞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山东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未经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山东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6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