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7302.6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6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国路;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尹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执行 功能 生成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提取功能点并以ID+功能的方式存入功能数据表,逐步执行功能点,进行第一次执行,得到初始测试用例集,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以测试用例的形式记录在初始测试用例集中;在初始测试用例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执行,进行去重测试用例,得到去重测试用例集;在去重测试用例集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执行,将初始测试用例集和去重测试用例集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校正,以确保最终的测试用例具备较高的功能覆盖度和可执行性,得到最终的测试用例集。本发明先执行功能点后生成测试用例,通过三次相互协同的执行确保最终的测试用例具备较高的功能覆盖度和可执行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件测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往往决定着软件最终的交付质量。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会提取软件系统的功能点,并根据这些功能点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软件系统越庞大,提取的功能点就越多,为了保证交付质量需要编写的测试用例也就越多,进而需要大量的资源。一个大型的应用系统往往有成百上千个功能点,针对这些功能进行全功能测试需要编写的测试用例数量一般在千条甚至万条以上,需要耗费的资源较大。因此,一种可对软件系统进行自主分析并输出测试用例的系统也就越来越被需要。
现有专利CN200710177534.1公开了一种软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然而,现有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大多会提前设置好测试用例的模板。在生成测试用例时,死板的将一些提前设置好的关键词和软件系统相对比,然后输入到测试用例模板中。这种方式生成的测试用例数量多且可用性差,需要人工的去对测试用例进行筛选。针对这一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旨在提高测试用例的可执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先执行功能点后生成测试用例,通过三次相互协同的执行确保最终的测试用例具备较高的功能覆盖度和可执行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提取功能点;
步骤S200:将功能点以ID+功能的方式存入功能数据表;
步骤S300:从功能数据表中提取功能点并逐步执行功能点;
步骤S400:进行第一次执行,得到初始测试用例集;将可连续执行的功能点以测试用例的形式记录在初始测试用例集中,且测试用例是以用例编号+用例步骤的形式记录在初始测试用例集中;
步骤S500:在步骤S400的初始测试用例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执行,进行去重测试用例,得到去重测试用例集;
步骤S600:在步骤S500的去重测试用例集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执行,将初始测试用例集和去重测试用例集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去重测试用例集的数据进行校正,以确保最终的测试用例具备较高的功能覆盖度和可执行性,得到最终的测试用例集。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步骤S100中,采用遍历的方法逐层提取功能点,访问系统后在当前页面从上至下的提取功能点;提取的功能点包括输入框、按钮、下拉框,当检测到输入框时,则提取输入框的名称,并记录为名称和下拉框;当检测到按钮时,提取按钮的名称,并记录为名称和按钮;当检测到下拉框时提取下拉框的名称,并记录为名称和下拉框。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0中,从系统首页开始执行功能数据表中的功能点,包括单页面执行和多页面逐层执行;在单页面执行时,按照功能数据表中记录的功能点,自上而下的执行并验证功能点的可执行性;针对功能点执行过程中页面发生跳转的情况,进行多页面逐层执行,且在执行过程中,会跳转到另一页面,此时按照单页面执行的方式执行当前页面的功能点,但是在将功能点记录为测试用例时,在测试步骤中会记录页面跳转前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7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