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76468.6 | 申请日: | 2022-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1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海;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力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9/02;C09J163/00;H01L31/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太阳能 组件 用环氧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涉及的环氧导电胶包括:低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片状银粉、环氧树脂单体、增韧树脂、流变剂以及潜伏型固化剂。其有益效果是:创新性地使用低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片状银粉制备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实现了在50wt%银粉添加量下使导电胶具有小于2×10‑4Ω.cm的优异的体积电阻率,从而大幅度降低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组件用导电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叠瓦组件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组件,叠瓦组件摒弃了传统组件电池片之间采用互联条焊接的连接方式,使用导电胶将切割后的太阳电池前后搭接串联。这种串联方式虽然在搭接区域少量地损失的太阳电池的发电面积,但是消除了传统组件中电池片之间1~2mm的空白区域。这样的串联方式在相同的面积下可以放置多于常规组件8%左右的电池片,大幅度地提高了组件的输出功率。
导电胶是制备叠瓦组件的关键材料,导电胶在保证电池片的粘接同时起到电流的传输功能,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过高会导致太阳能组件的内部串阻过高因此导电胶的导电性是关系到组件输出功率的关键指标。同时导电胶也是叠瓦组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项,进步一降低导电胶成本成为组件制造商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保证导电胶导电性的前提下降低导电胶成本成为行业的一个研究课题。
由于叠瓦太阳能组件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所以叠瓦太阳能组件所需的导电胶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专利申请号授权公告号CN108641668A,授权日期为2020年11月26日的发明专利中提供了一种低含银量缩合型有机硅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在有机硅体系中加入了50~70wt%的银粉作为导电材料。该专利使用的有机硅体系在固化过程中收缩率偏小,银粉添加量不能降至50wt%以下否则导电胶的导电性会急剧下降,由于银粉含量大于仍50wt%,降低成本的幅度有限。因此本发明专利在低粘度环氧体系中使用松装密度更低的片状银粉,在低于50wt%的银粉添加量下实现小于2×10-4Ω.cm的体积电阻率,在保证导电胶的导电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导电胶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组件用环氧导电胶,包括低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片状银粉、环氧树脂单体、增韧树脂、流变剂以及潜伏型引发剂。
低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片状银粉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5-50%,环氧树脂单体树脂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增韧树脂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30%,流变剂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8%。潜伏型固化引发剂在低银含量在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3%,
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使用低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片状银粉做为导电材料,低松装密度低比表面积片状银粉松装密度0.5~0.9克/立方厘米,比表面积0.3~1.5平方米/克,平均粒径5~40微米,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5-50wt%。
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组件用环氧导电胶所用环氧树脂单体包括双酚F型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环氧树脂单体在低银含量叠瓦组件用环氧导电胶的重量百分比为20-40%。
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组件用环氧导电胶所用增韧树脂为液体丁腈橡胶、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增韧树脂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30%。
一种低银含量的叠瓦组件用环氧导电胶所用流变剂包括气相二氧化硅或膨润土的一种。流变剂在低银含量叠瓦太阳能组件用环氧导电胶中重量百分比为0.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力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力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64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