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氧的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8286.4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倪旭;张泽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大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9J175/14;C08G18/36;C08G18/32;C08G18/69;C08G18/48;C08G18/62;C08G18/6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赖婉婷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阻氧 组分 溶剂 聚氨酯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阻氧的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多元醇组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多元醇组分包括聚丁二烯二元醇、聚醚多元醇、蓖麻油和氟化多元醇,聚丁二烯二元醇、聚醚多元醇、蓖麻油和氟化多元醇的质量比为55~80:3~7:2~5:0.5~3。本发明的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在其特定配方中采用聚丁二烯二元醇作为多元醇组分的主要原料,利用聚丁二烯二元醇分子链的较低的自由体积,减少氧气和水分的通过,改善聚氨酯胶黏剂的阻隔性,同时配合氟化多元醇的使用,有效增加聚氨酯胶黏剂在基材表面的附着力,使得本发明的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较低的氧气透过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氧的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冷鲜肉引入了便携包装,这些食品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包装用的是单层塑料薄膜,如PE、PP,然而这些薄膜的氧气透过率比较高,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包装袋中食品易受氧气的污染,从而使得保质期变短,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防止食品受到氧气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从而提高食品的保质期,低氧气透过率的产品包装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彩印厂通过复合高阻隔材质的薄膜,形成“薄膜//高阻隔层//薄膜”层间结构,开发了不同结构的阻隔结构,如PET//VMPET//PE、PET//Al//PE、PET//VMPET//CPP、PET//Al//PA//RCPP等,这类结构可以实现包装材料的多重功效,如低氧气透过率、高水汽阻隔性、耐磨损、外观美观等。但是中间阻隔层采用金属铝,通常为VMPET(镀铝PET膜)或者Al,其使用成本较高。此外,由于铝箔的形变能力较差,所以包装袋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受到弯折拉伸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包装袋的阻隔性能会大打折扣。而传统的用于上述结构中的相邻层之间粘接的聚氨酯胶黏剂的阻隔性能又较差,无法弥补由于铝箔的形变能力导致的阻隔性能降低的问题,更加无法省略中间阻隔层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阻氧的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可以为氧气透过率较高的薄膜提供高阻氧效果,能够一定程度地弥补由于铝箔的形变能力导致的阻隔性能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阻氧的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其原料包括多元醇组分、异氰酸酯和催化剂,所述多元醇组分包括聚丁二烯二元醇、聚醚多元醇、蓖麻油和氟化多元醇,所述聚丁二烯二元醇、聚醚多元醇、蓖麻油和氟化多元醇的质量比为55~80:3~7:2~5:0.5~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聚丁二烯二元醇为羟基封端的聚烯烃树脂、氢化的羟基封端的聚烯烃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丁二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300~4000。
进一步地,所述聚丁二烯二元醇为选自Krasol LBH-2000、Krasol LBH-P3000、Krasol HLBH-P2000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聚丁二烯二元醇为羟基封端的聚烯烃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氟化多元醇为六氟戊二醇、八氟-1,6-己二醇、2-氟-1,4-苯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三元醇、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三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500。具体如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MN-1000、MN-500、F3128(万华化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面,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8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