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65422.4 | 申请日: | 202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7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笑弟;钱啸;陈鼎;汤东升;高博;潘弘;高强;孙飞飞;车远宏;戴元安;胡晟;马继明;张冲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善县供电公司;杭州阳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06;H02J3/14;G06Q10/0631;G06Q10/04;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则俭 |
| 地址: | 3100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源 配电网 规划 动态 负荷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负载均衡为目标建立网络重构模型,根据网络重构模型计算结果对配电网进行网络重构;
S2,在配电网网络重构的基础上,以配电网供电负荷最大为目标,建立可开放容量评估模型;
S3,利用前推回代法和广义梯度法对可开放容量评估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高精度的可开放容量评估计算结果;
S4,利用可开放容量评估计算结果进行配电网调整,以达到最优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建立网络重构模型,具体为构建负荷均衡目标函数,表示为:
其中,Ii表示支路电流,i和s分别表示馈线的序号和总数,f表示所有支路集合的负载率;表示电流均值;
S12,建立网络重构模型的约束条件;
S13,由网络重构模型计算结果,调节分段和联络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操作,对故障节点进行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以配电网供电负荷最大为目标,建立可开放容量评估模型的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具体为:
其中,Cmax表示供电负荷最大;χi表示馈线负荷;
S22,可开放容量评估模型满足潮流约束、电压约束和容量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节点频率和电压进行初始化,选择一个下垂节点为电压参考节点;回代过程中,根据已知电压节点计算支路电流,支路电流表示为:
其中,q1和q2分别表示实际有功和无功输出,n表示线路长度,h1和h2分别表示有功和无功功率参考值;在负载和参考节点中,对复功率电流值进行累加,将负荷转移到合适的时段,从母线注入支路电流并进行回代计算;
S32,前推过程利用支路阻抗和电流计算馈线到节点的电压,引入减速因子,前推过程的电压更新公式表示为:
其中,λ表示减速因子,u0表示参考节点电压,R表示关联矩阵,表示支路阻抗的对角矩阵;R的元素值为0时,表示支路和节点无关联,馈线总负荷不发生改变;R的元素值为±1时,支路和节点有关联,支路方向离开或指向参考节点;
S33,在约束条件下,利用广义梯度法对可开放容量评估模型进行求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重构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流约束和变电站容量约束;
所述电流约束表示为:
其中,I1表示所属变电站的电流;I2表示负荷电流;
所述变电站容量约束具体为:节点所属变电站的电流不超过变压器电流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源配电网规划动态负荷裕度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流约束具体为:配电网所有支路的关联矩阵和复电流矢量之积与注入矢量相等;
所述电压约束具体为:电压有效值不超过预设值的上下限,电压偏移量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善县供电公司;杭州阳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善县供电公司;杭州阳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54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