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54369.8 | 申请日: | 2022-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运琴;刘跃飞;陈红羽;唐云会;何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90 | 分类号: | G01N30/90;G01N30/94;G01N30/02;G01N30/04;G01N30/06;G01N30/74;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董晨楠 |
| 地址: | 561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吉祥 草药 质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鉴别和/或含量的测定项目;其中鉴别是对吉祥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祥草药材皂苷A的含量。采用所述的质量检测方法,能够对药材的真伪进行准确鉴别,有效的将吉祥草药材与其伪品、混淆品区分开来;并能够准确、快速的测定出吉祥草药材中皂苷A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对吉祥草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采用所述的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吉祥草药材的整体质量、保证吉祥草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吉祥草药材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吉祥草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的干燥全草。吉祥草药材名称在有关专著和标准中多使用“吉祥草”,仅《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 年版)中使用“小竹根七(吉祥草)”名称,系地方习用名。本标准中采用“吉祥草”名称。
吉祥草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的干燥全草。吉祥草主要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为各地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传统草药之一。吉祥草原标准收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 (2003年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彝药)《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年版,小竹根七(吉祥草)]中,规定有性状、显微鉴别(横切面、粉末)、对照药材的薄层鉴别、杂志、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70%醇浸出物(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等的规定,但无含量测定项的规定,且标准尚不完善。因此,亟需研发建立一种吉祥草的质量检测方法,对控制吉祥草药材的整体质量和保证吉祥草药材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具有重要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本发明具有能有效地控制吉祥草药材的整体质量、保证吉祥草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鉴别和/或含量的测定项目;其中鉴别是对吉祥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祥草药材皂苷A的含量。
前述的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中,对吉祥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包括以下步骤:
(1)取吉祥草药材供试品粉末1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吉祥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2)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混合液的下层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则为吉祥草药材。
前述的一种吉祥草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4ml、0.08ml、0.1ml、0.2ml、0.4ml、0.6ml,分别置10ml具塞试管中,按香草醛-乙醇-高氯酸法处理对照品溶液并在452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药材粉末0.5g,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重,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滤渣再用甲醇同法提取两次,将三次滤液合并,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
3)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4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