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退役蓄电池深度充放电容量恢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45805.5 | 申请日: | 202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4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伟;薛守洪;张若朋;杨耀国;康谦;关瑾;张平;张书慧;李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48;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常祖正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退役 蓄电池 深度 放电 容量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退役蓄电池深度充放电容量恢复方法,涉及变电站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对变电站退役蓄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达到恢复变电站退役蓄电池容量的目的,恢复方法易操作实现,在不改变电池体系组分、不破坏电池结构的前提下,无需借助其他复杂的仪器设备,仅通过实验室电池测试系统即可实现电池性能修复,修复效果显著,修复成本较低,电池再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退役蓄电池深度充放电容量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输电线路监控终端、变电检测终端等智能感知层负载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输变配领域中各类终端控制、保护、监控和通信功能的正常运行。发生故障失去市电时,蓄电池介入供电,保证终端正常工作,完成二遥/三遥、故障识别、快速隔离、恢复供电、在线监测等功能,保障各设备泛在互联。因此,通用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泛在物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各类终端直流电源覆盖率、建设原则、检测方案均有明确要求。由于考虑到后备电源检测耗时较长、对检测设备要求较高、检测具有破坏性等因素,仅要求对后备电源的工作电压进行测量。对后备电源的实际容量、一致性、成组容量、循环寿命等其他影响实用化的指标未作要求,因此部分厂家以次充好,导致即便终端设备通过入网前抽检,也无法长期稳定运行,严重制约输变配领域中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影响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可靠互联。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投入的各类终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投运后因蓄电池问题造成设备无法使用,仅进行简单的报废处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频繁拆装设备更换蓄电池,又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负担,同时加剧了潜在的环保风险。
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中,蓄电池组扮演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平时由直流充电装置带着直流负荷,并对蓄电池组进行浮充电,蓄电池组处于浮充电备用状态。当交流失电、直流充电装置故障或事故状态时,蓄电池组必须向所有直流负荷提供能量,如直流电机、电磁机构、保护装置、控制、通讯、照明等。
而变电站内所用交流电源中断,蓄电池未能提供直流电源时,会造成保护及控制回路失去直流电源而不能动作,故障越级,330千伏和110千伏变压器持续承受短路电流,超过变压器热稳极限,导致变压器着火烧损。
显然,蓄电池组平时在电力系统中只是属于一个备用设备,但在事故状态下,蓄电池组却是直流负荷的唯一电源供给者,一旦蓄电池有问题,电力系统将面临瘫痪甚至发生重大事故,造成重大损失。
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蓄电池质量监督,通过采集电池全寿命数据,对电池进行质量评估,为物质采购和蓄电池梯级利用提供指导意见,最终为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大力发展蓄电池性能评估、蓄电池二次利用,满足蓄电池梯级利用市场的不同需求,由于铅酸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减少变电站退役铅酸电池的处置量,有利于环境保护,而减少蓄电池的处置量,其途径之一则是对容量可以恢复的退役蓄电池进行梯次利用至变电站定期进行电压电流监控。
目前针对退运蓄电池(退役蓄电池)的修复工作已经有相关报道,例如向蓄电池的电瓶内补加蒸馏水稀释酸性电解液也能实现一定的修复效果,中国专利CN101752616A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变电站蓄电池的在线修复。中国专利CN201110370649.9公开了一种基于疏化失效的铅酸蓄电池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故障目测、检测、预充电、极板活性物浆化判断、注入稀酸或修复液、电池静置、记录初始容量、记录放电时间和过放电时间、确定修复充电容量和充放电流程、根据不同电池容量进行修复。然而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和蓄电池容量修复方法(恢复方法)需要对电池拆解添加物质,电池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基于此,如何在不改变电池体系组分、不破坏电池结构的前提下,恢复变电站退役蓄电池容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5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