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发泡组合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36239.1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民;邢小刚;祝丽娟;蒋耀辉;刘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42;C08J9/14;C08L75/04;C08L71/00;C08K5/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贾曼曼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发泡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发泡组合聚醚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聚醚包括多元醇、催化剂、物理发泡剂、水、复合泡沫稳定剂和阻燃剂,所述物理发泡剂包括甲酸甲酯,所述复合泡沫稳定剂具有第一成分,该第一成分为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本发明组合聚醚制得的聚氨酯具有环保、阻燃性好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泡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发泡组合聚醚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剂CFCs、HCFCs等氢氯氟烃发泡剂的淘汰,碳氢、水和HFO成为聚氨酯泡沫发泡剂主要替代种类,空调风管用保温板材采用碳氢中的戊烷作为发泡剂,由于戊烷沸点高,板材在使用温度条件下出现鼓包,影响风管隔热保温效果。并且戊烷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板材的防火阻燃级别不高。采用水/CO2为发泡剂,板材的热导率高而且易收缩。采用HFOs发泡剂则替代成本较高。
甲酸甲酯与HFOs同属于第四代物理发泡剂,沸点与141b相似,具有分子量低、成本低廉、ODP为零和GWP极低的优点,但甲酸甲酯具有很强的溶剂化效应,制得的聚氨酯泡沫板材容易收缩,尺寸稳定性差。如专利申请文件CN102443134 A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其混合发泡剂由甲酸甲酯和1,1,1,3,3-五氟丙烷(HFC-245fa)组成,利用甲酸甲酯的塑化弥补用HFC-245fa制得泡沫表面的酥脆问题,但成本依旧较高。专利申请文件CN102675679 A,公开了用于保温聚氨酯塑料的发泡剂,它是包括甲酸甲酯在内的复合发泡剂,通过调整甲酸甲酯与其他发泡剂的配比来调整发泡个数及导热系数,依旧没有解决板材的阻燃、成本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环保发泡组合聚醚,来解决成本高、稳定性能差以及阻燃性差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保发泡组合聚醚,包括多元醇、催化剂、物理发泡剂、水、复合泡沫稳定剂和阻燃剂,所述物理发泡剂为甲酸甲酯,所述复合泡沫稳定剂具有第一成分,该第一成分为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在本发明的聚醚体系中发挥乳化性能,改善表面张力,发挥稳泡作用,避免并泡或者泡孔塌陷,保证板材表面平整、不收缩。
多元醇使用本领域常规的多元醇均可,可含有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小分子多元醇、植物油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如使用多种多元醇的组合形式,使用本领域常规的物质配比即可。
催化剂包括发泡催化剂、凝胶催化剂和三聚催化剂。发泡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双(二甲基胺乙基)醚、四甲基已二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凝胶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N,N-二甲基环已胺、三乙烯二胺、1,2-二甲基咪唑、二甲基苄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三聚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1,3,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2,4,6-三(二甲氨甲基)苯酚、甲季胺盐、辛酸钾、醋酸钾、(2-羟基丙基)三甲基甲酸铵、乙季铵盐、辛季铵盐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当选用两种及以上催化剂时,可以采用其任意比例的混合。
阻燃剂可以为适合于生产聚氨酯泡沫的任何已知的阻燃剂,可使用无卤素有机磷酸酯,例如磷酸三乙酯(TEP);卤代磷酸酯,例如磷酸三(1-氯-2-丙酯)(TCPP)和磷酸三(2-氯乙酯)(TCEP);以及有机膦酸酯,例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丙基膦酸二甲酯(DMPP);或固体诸如多磷酸铵(APP)和红磷等;还可以使用卤化多元醇和固体,如可膨胀石墨、氧化铝、锑化合物和三聚氰胺。
本发明的泡沫稳定剂还可以包括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如聚醚硅氧烷等。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泡沫稳定剂还具有第二成分,该第二成分为聚醚硅氧烷。聚醚硅氧烷与第一成分发挥协同作用,有效地改善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和尺寸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36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模块化谐振式直流变换拓扑
- 下一篇:山羊绒亲肤暖衣面料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