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36195.2 | 申请日: | 2022-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6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艳妮;刘瑾;黄声行;宁浩杰;吕小鹏;赵宇;高宏瑚;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C09K8/584;C09K8/512;C09K8/508;C09K8/60;C09K8/88;C09K8/516;C09K8/92;C08F220/56;C08F220/06;C08F220/58;C08F222/38;C08F226/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7 | 代理人: | 冯成国 |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异性 结构 缓释型 聚合物 微球提采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包括水溶性聚合物外壳和包裹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外壳内的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所述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内包裹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兼具了普通聚合物微球、有机树脂封堵剂和原油解缔合剂、表面活性驱油剂的多重功效,具有遇水堵水(调剖)、遇油则乳化原油(洗油)、堵驱结合的多效特点。解决了油田上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调驱工艺中聚合物微球不耐剪切、调剖作用距离短,表面活性驱油剂地层吸附大、深部洗油效果降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石油依然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能源,能源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加大采油工艺技术的研究,在没有发现新油藏的情况下,研究开发适用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并投入产业化应用,可有效缓解能源供给紧张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油田均已进入注水开采中后期,多数油井产出液含水率高达90%,控水增油难度逐年增大,急需采取三次采油措施,降低产出液含水率,增加原油产量。三次采油或者强化采油(EnhancedOilrecovery,EOR)技术是二次采油后的再次开采新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等;其中,化学驱通过注入化学剂提高采收率,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以及三元复合驱等;气驱包括混相或部分混相的CO2驱、氮气驱、天然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驱、蒸汽吞吐、热水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根本途径是扩大注入流体的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流体的洗油效率。水溶性聚合物微球作为调剖剂已被广泛用于注水油藏扩大波及体积。水溶性聚合物微球可堵塞水流优势通道,迫使液流改向,进而驱动剩余油,但水溶性聚合物微球洗油能力有限。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可显著提高注入流体的洗油效率,然而,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大,并且在地层中吸附损失大,从而提高了采油成本,经济效益低。长庆油田等采油单位近年提出并实践了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调驱技术,但聚合物微球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混合液粘度增大,微球分散相颗粒屏蔽了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以及形成胶束的能力,导致油水界面张力降幅变小,降低了表面活性剂驱油协同作用,且现场施工一般需采取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段塞式注入,增加了施工复杂性及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遇水堵水(调剖)、遇油则乳化原油(洗油)、堵驱结合的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核壳异性结构的缓释型聚合物微球提采剂,包括水溶性聚合物外壳和包裹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外壳内的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所述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内包裹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外壳的粒径为0.5~15μm;所述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的粒径为0.1~10μm。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外壳由丙烯酰胺、丙烯酸与功能单体按质量比为1:(0.2-0.5):(0.1-0.2)聚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单体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2-丙烯酰胺基-2-苯基乙磺酸、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采用的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辛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内核中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与包裹于其中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4-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36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