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室斜齿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31497.0 | 申请日: | 2022-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闫成;郝文康;朱浩元;曾念寅;黄山;尤延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黄敏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室斜 齿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腔室斜齿轮,其包括轴连接部、斜齿部和辐板部,其中,辐板部包括内环体、承托体和连接内环体与承托体的三个辐板,相邻的辐板间形成腔室,上述结构不仅质量更轻,且符合应力和形变要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辐板,实现了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齿轮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室斜齿轮。
背景技术
传动系统是直升机三大关键动部件之一,是涡轮轴发动机动力输出必不可少的动力传输部件,其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直升机的总体性能。作为传动系统的核心组成零件,齿轮/齿轮系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齿轮设计优化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初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常规实心构型齿轮的尺寸优化,且大多研究是在简单工况、单一学科的条件下进行的,也未充分发掘先进优化设计技术的减重潜力。特别是,随着传动系统对减速器传递功率的需求大幅提升,齿轮承受的载荷越来越大、愈发复杂,自身结构尺寸更大重量更重,动力学问题更为突出,复杂工况下的轻量化设计需求更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双腔室斜齿轮,其具有创新构型并能够在满足应力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室斜齿轮,其包括彼此连为一体的轴连接部、斜齿部和辐板部,所述斜齿部背离齿顶的下表面呈锥环面;所述辐板部包括内环体、承托体、第一辐板、第二辐板和第三辐板,所述内环体呈绕所述双腔室斜齿轮的转动轴线的圆环形,并围设于所述轴连接部外;所述承托体承托所述斜齿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辐板、所述第二辐板和所述第三辐板沿所述转动轴线依次布设且所述第一辐板最靠近所述斜齿部;所述第一辐板、第二辐板、第三辐板分别连接所述内环体和所述承托体,所述第一辐板与所述第二辐板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辐板与所述第三辐板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板上沿周向均布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呈椭圆形,其长轴沿径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4个。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外缘面分别与过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相交形成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位于所述斜齿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直线段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四直线段和第五直线段,所述第四直线段与所述内环体的上端面相接并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所述第五直线段平行于所述第四直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辐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一交线,所述第一交线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六直线段、第七直线段和第八直线段,所述第二辐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二交线,所述第二交线由内向外依次包括与所述第六直线段平行的第九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七直线段平行的第十直线段;所述第六直线段与所述内环体的外缘面的中部相接并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所述第七直线段向外且向上倾斜;所述第八直线段平行于所述转动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辐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三交线,所述第三交线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十一直线段、第十二直线段和第十三直线段,所述第三辐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四交线,所述第四交线由内向外包括与所述第十一直线段平行的第十四直线段、与所述第十二直线段平行的第十五直线段和与所述第十三直线段平行的第十六直线段;所述第十四直线段与所述内环体的内缘面的下端相接并向外且向下倾斜;所述第十五直线段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所述第十六直线段向外且向上倾斜并与所述承托体的外缘面的下端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五交线,所述第五交线依次包括第五直线段、第八直线段、第七直线段、第六直线段和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外缘面上的第十七直线段;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截面相交形成第六交线,所述第六交线依次包括第九直线段、第十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十三直线段、第十二直线段、第十一直线段和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外缘面上的第十八直线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31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