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3797.4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8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G13/10;A61G13/08;A61M21/00;A61B5/0205;A61B5/318;A61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驿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5 | 代理人: | 孙小丁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智能 麻醉 复苏 智能 看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所述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包括:床体、采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呼喊模块、提示模块和摆头模块;所述摆头模块包括安装架、往复横移机构、摆动带动部、传动轴、驱动电机和传动臂。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通过设置采集模块可以对复苏患者的体征信息进行采集,当出现呼吸遗忘等情况时,通过呼喊模块对复苏患者进行呼喊,以及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同时摆头模块启动,往复横移机构带动摆动带动部往复带动患者的头部摇动,从而可以及时的对出现呼吸遗忘的患者进行唤醒操作,极大的减小患者出现危险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复苏是指患者接受麻醉后逐渐苏醒的一个过程,包括人工和自然唤醒两种方式,也要协助患者恢复其基本的神经反应,例如吞咽反应和肢体活动反应等。
全身麻醉病人复苏期间容易发生呼吸遗忘,常表现为呼吸次数的减少及呼吸周期的延长。呼吸遗忘不易被发现,长时间遗忘使病人通气量减少发生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当出现轻度的呼吸遗忘时,通过对复苏患者进行呼喊、摇头等操作,唤醒复苏的患者,严重时立即给予加压面罩,辅助通气,纳洛酮催醒等措施;
目前的对复苏的患者看护通常由医护人员或者家人,由于医护人员的精力有限,家人不具有医护的专业判断,从而人工看护时难免会出现疏忽,导致不能及时的对出现呼吸遗忘的患者进行唤醒等操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解决了人工看护时难免会出现疏忽,导致不能及时的对出现呼吸遗忘的患者进行唤醒等操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智能的麻醉复苏智能看护装置,包括:
床体、采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呼喊模块、提示模块和摆头模块;
所述摆头模块包括安装架、往复横移机构、摆动带动部、传动轴、驱动电机和传动臂;
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床体上且靠近放置头部的一侧,所述往复横移机构包括第一内螺纹管、带动管和限位杆,所述第一内螺纹管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带动管的一端贯穿第一内螺纹管并通过第一往复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带动管与安装架滑动连接;
所述摆动带动部悬设于所述床体的上方,所述摆动带动部包括连接轴以及两个拨板和两个螺帽,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带动管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轴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往复螺纹,两个所述螺帽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拨板上并与两个所述第二往复螺纹螺纹连接,且所述螺帽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
所述传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传动臂的另一端贯穿带动管后插接于所述连接轴上的方槽的内部;
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内螺纹管和所述传动臂通过第一单向件和第二单向件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床体靠近放置头部的一侧安装有转动座,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转动座上。
优选的,所述床体包括床主体、转折部、转轴和转向驱动部,所述转折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床主体上,所述转向驱动部用于带动转折部顺指针或者逆时针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向驱动部包括驱动切换模块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切换模块包括固定架、伸缩缸和T形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床主体上,所述伸缩缸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T形架固定于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T形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矩形轴,所述转轴和传动轴的一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矩形轴位于同一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3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