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溜曲霉及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520673.0 申请日: 2022-11-30
公开(公告)号: CN116064248A 公开(公告)日: 2023-05-05
发明(设计)人: 魏士平;陈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B09C1/10;C12R1/66
代理公司: 北京惟诚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6 代理人: 王慧凤;李巍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溜 曲霉 及其 污染 土壤 修复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及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该菌株已于2022年5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为:CGMCC No.40173。本发明分离筛选到的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对多种重金属、特别是Pb2+离子有良好的耐受性,可将土壤中的Pb2+离子矿化为固体含铅矿物,90~120d内Pb2+离子的固化率达72.0~75.7%,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钝化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溜曲霉(Aspergillustamarii)及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受Cd、Ni、Cu、As、Hg、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19.4%,其中,受Cd、As、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105k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在被污染的农田上耕作,重金属将从土壤转移至农作物当中,在农作物中富集,不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从而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有效的修复措施对于重塑良好的土壤生态做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中铅污染现象比较普遍,其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来源,主要是火山爆发烟灰的沉降;二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铅污染,这是也是构成土壤铅污染量大且频繁发生的原因,如含铅矿物的开发、冶炼;蓄电池工业中铅酸电池的使用;燃料油、燃料煤的燃烧废气以及含铅油漆、涂料、颜料、医药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这些污染源中的铅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土壤,从而造成土壤铅污染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如何进行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复主要是采用客土或换土的方法,即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或部分或全部挖除污染土壤而换上非污染土壤,但这种方法工程量较大、投资高;化学修复多采用往土壤中投入钝化剂,使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但钝化剂的反复使用会破坏土壤性质,造成营养流失、甚至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生物修复多采用植物修复法,即通过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聚集、降解、固定等机制,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的一种方法,但植物修复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相比之下,微生物修复法有诸多优点,由于微生物个体小、繁殖快、适应性强,而且部分微生物对重金属就有较强的耐受性,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但目前报道的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机理多依赖微生物的吸附能力,而有关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与矿化报道较少,尤其是通过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对土壤中的铅离子发生矿化作用,从而达到对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溜曲霉及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溜曲霉为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BDH33,CGMCCNo.40173。

所述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BDH33,已于2022年5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73。

所述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BDH33具有以下特征:

温度在28℃下,在PSA培养基上生长7d,菌落直径达可达54mm;菌落呈丝绒状,中央部分呈现絮状,颜色偏金色,周围部分呈现土黄色;分生孢子呈黄褐色,形状从球状到椭球状,能产生紫黑色菌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0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